因孩子厭學,為磨煉其意志,江蘇的唐先生從今年5月自江蘇連云港出發,帶孩子騎行9000公里。這趟騎行之旅花了七個月,他們一路走過江蘇、安徽、湖北、陜西、四川、西藏、青海、甘肅、貴州等地。
唐先生今年37歲,本是江蘇淮安人,現在連云港生活。他在這次騎行后,從原先的160多斤,減重至130來斤。他說,兒子小唐長高了10幾厘米,壯實了不少,也變得懂事許多。
在這段父子同行的旅途中,他原先一心想改變兒子的厭學心理,但在日夜相處中,他也發現自己教育理念中的錯誤,學會了改變自己。
(資料圖片)
旅途中的父子倆。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唐先生的自述。
【1】帶娃騎行:一開始只想“?!弊∷?/p>
一開始做這個決定,也是頭腦發熱??吹綆讉€比小唐大兩三歲的男孩子,在騎行中漲了見識,成長了不少,所以我想通過這種方式,和小唐強制性地相處一段時間,讓我有機會了解他,更多是希望小唐能成長一些。
在學校,小唐是個厭學少年。他現在16歲,初中三年級在讀,正處在叛逆青春期,在學校不愛學習,總是惹事打架,還調皮好動。老師回頭在黑板上寫兩個字,他都能跟后面同學交頭接耳。老師幾乎每周都要我去學校兩三趟。
最開始,我以為學習不好或不聽話,都是他個人的問題,所以總會忍不住罵,甚至有時候打他。這導致他在生活中不敢看我,甚至不敢跟我說話。因為一跟我說話,把關于教育的話題引起來,他指定要被罵,有可能我激動起來還會被打。
這也導致我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遠。
從20歲創業開始,我主要做些手機、電腦、汽車等的個體生意。為了和小唐騎行,我把家里和工作的事情都放棄了。家里人對騎行也支持,因為小唐媽媽也管不住他,看到他不愿意學習還整天在學校惹事,感覺心累。
旅途中的父子倆。圖/受訪者提供
跟他去騎行,一方面,是想讓他成長起來,另一方面,我也想更了解他,以此增進父子感情。出來騎行后,我發現他并沒有我之前想的那么不好,也有蠻多優點。
小唐平時喜歡打籃球,也愛打架,之前從未嘗試過騎行,只是會騎車。帶他去騎行之前,我征求了他的同意。
今年3月份,江蘇和上海爆發疫情時,小唐在家兩個月,網課也不上,總是玩游戲。我氣得揍了他,還把他的平板電腦和手機砸了。然后他開始反抗、不想學習,和我說他不想去學校了。
我嘗試和他溝通,問他從出生到現在,有沒有為自己做過一件事情,或者把一件事給認真做完的,他想了想,說沒有。后來我說,想和他一起去做一件事,就是騎行,然后小唐考慮了兩天,最終同意了。
一開始我只是準備嚇唬他,沒成想沒嚇唬住。
【2】騎行7個月:其間因疫情被困西藏近3月
我們買了頭孢、帳篷等必需品,花2000多塊買了兩輛便宜的自行車。一般戶外都帶專業睡袋,我們是從家里面帶的被子。本來我沒指望騎很遠,最多騎個幾天就回來,一路上風餐露宿,小孩子肯定受不了。最后沒想到他能跟我堅持這么遠。
我們去年5月18號從連云港出發。出發前,我簡單規劃了行程,打算先騎到拉薩,然后回頭往海南騎。預計騎到拉薩大概是8月份左右,下半年天氣比較冷,打算騎到海南。沒想到,因為疫情在路上耽誤了三個多月。
到達西藏后,有的區域防疫比較嚴格,不準通行,我們只能住在卡點。西藏那邊也有提供救援帳篷,里面有床、電和水。我們騎自行車一路來的,不想沿路返回,只能原地等。一路上也有好多人在等。
因為疫情防控,我們在每個地方待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說一個地方現在這兩天不可以過,然后在那邊待個三五天,后面就可以過了。待得最久的是在拉薩的一個縣城,叫墨竹工卡縣,翻過拉薩最后一個5000多海拔的山下來不遠處,二三十公里就到卡點了,在那個卡點待了近一個月。
一直等到九月十幾號的時候,新政策提出自駕、騎行的旅客們可從318線國道走,從可可西里無人區去往青海,從青海出。
因為在西藏那邊待太久了,我和小唐就往青海方向騎行出去了。一路上因為買不到東西,和小唐還在路邊撿水喝、撿吃的。
騎行到西藏,正常的海拔是4000多米,爬到最高的地方大概海拔有5130多米。雖然一路艱辛,我和小唐都堅持了下來。
因家人患病原因,12月23號,我和小唐從貴州乘車回家。
【3】騎行9000公里:兒子長高了,我的教育理念也變了
一路過來,我看到了小唐的細微改變,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和過去的教育問題。
剛開始騎行,小唐還是會有點調皮。一路上,我每天讓他最少讀兩個小時的書。一開始是我壓著他讀書,但他總是磨磨蹭蹭,把兩三個小時給磨完了,實際上也沒讀多少書。后來他有了很大變化,每天只要一有功夫,在不騎行的時候,他就會把書拿起來,每天兩三個小時把書給讀完。
不僅主動讀,還能讀進去,有時還跟我聊書里講了什么故事。讀到精彩的句子,他還會大聲讀出來給我聽,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七個月來,他已經讀了六七本還蠻厚的書。
公路旅程。圖/受訪者提供
騎行過程中,他沒有跟我抱怨,也沒說想放棄。這一點是我沒有想到的。
我從沒有騎行過,路上稍微有一點坡,我都騎不動,因為車子上背了上百斤東西,遇到坡只能推車上去。小唐基本上都能騎上去,也不知道他哪來那么多精力。他可能今天翻了個四五千米多海拔的山,晚上比較累,但睡一覺,第二天又精神滿滿。
餐食方面,為了保障孩子營養,大部分是我做飯,雞蛋、牛奶都是必備的。小唐以前在家里特別挑食,如果我沒炒土豆絲,他就說為什么不炒土豆絲。我第二天炒土豆絲,他又會挑辣椒太辣了,說不好吃然后不吃。現在,小唐改掉了挑剔的毛病,也不愛吃零食了,因為在路上他知道只有我做的飯菜可以吃。
有一次,拉薩路邊有一些被遺落的雞蛋,他撿起來就特開心,還說爸爸你背不動我來背,不然的話我們路上沒得吃。
前幾天我們回家,小唐媽媽一看嚇一跳,說他變化太大了,長高了十幾厘米,身體也壯實了。我也感覺到,他出來的時候才在我肩膀這里,現在都到我耳朵這了。他還主動在家里面做一些事,也不主動拿手機了,還愛上了讀書。對這一點,小唐媽媽表示很欣慰。
說實話,我也改變了很多。在家里,我很少會心平氣和跟他說話,講到最后激動時還會上手?,F在不一樣,跟他有話題了。一路上聊的東西太多了,因為一句玩笑話,我們會一起笑一個下午。以前在家,他甚至都不敢看我,我一回家,他就會把房門給關起來,生怕我去找他,害怕挨罵、挨揍。
之前我沒覺得教育方式有問題。因為我從小到大也是被爸爸打罵著教育長大,我們兄弟幾人都是如此。所以我也以為要用這種方式教育下一代。
但現在時代不同,靠打罵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4】未來兩三年:尊重孩子選擇,不再過高要求他
小唐現在的想法是明年還想去騎行。我和他媽媽溝通過,說如果他還不想回去上學,明年我還帶他出去,他媽媽也沒反對。
如果確定去的話,我明年就陪他繼續騎行,先把今年剩下的路程騎完,從貴州騎到廣西、海南、廣東,然后從廣東一直北上去新疆,再從新疆阿里地區,然后騎到西藏。
至于小孩的學業和教育問題,在出發之前我和小唐老師溝通過,說小唐在學校里只知道惹事情、不學習,想先帶他出去待一段時間,辦理了休學,老師也表示同意。因為小唐還有半年就畢業了,現在回去的話也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只能在家里面等到十七八歲,在外學個手藝和技術就去工作,我并不希望這樣。
一路騎行下來,我感覺對孩子的要求不再很高了。之前我是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導致他用厭學的方式反抗我。現在我不求他成才,我希望他成人,能學會認認真真把一件事做好。
我可能先陪他騎個兩三年,后面他自己決定以后的人生。我只負責陪他這一段,以后的路他自己選。
他如果路上說想考大學,我也會立馬停止騎行,讓他去讀書。
九派新聞記者 馬驍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