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常住人口減少相比,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鄭州,常住人口連年大幅凈流入,格外引人關注。近幾年來,正在大力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鄭州,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此選“安居樂業”。11月1日,記者了解到,貝殼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由于在經濟發展水平、就業機會、居住友好性等方面有相對優勢,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在鄭州,鄭州置業動力指數為72.5,排在珠海、廈門、濟南、青島、無錫、合肥、昆明、天津等城市之前。同時,報告顯示,鄭州剛需購房者平均年齡約32歲,小于天津、上海、北京、長沙、大連、廈門、南京、武漢等城市。
百城置業動力比拼
城市基本面發展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口吸引力的大小,城市綜合發展實力越強,意味著未來人口流入增量住房需求越多。
在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中,鄭州位居第9位,超越青島、合肥等城市,鄭州在新一線城市的這一位次,同樣吸引著更多的人到此“安居樂業”。貝殼研究院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示,在百城置業動力比拼中,鄭州位居第14位,同樣遠超青島、合肥等新一線城市。不僅如此,在省會城市中,鄭州的置業動力同樣遠超廈門、濟南、天津、昆明、貴陽、石家莊、太原等城市。
這在相關分析人士看來,并不感到意外,隨著航空港實驗區、自貿區鄭州片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數據綜試區五大國家戰略在鄭州疊加落地,鄭州也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據悉,2018年,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常住人口超千萬、人均生產總值超10萬的“三大突破”,邁入全國特大城市行列。
據悉,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除了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創業和就業機會外,不僅如此,對到鄭工作的人才住房方面也開出了諸多優惠條件,對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大學本科畢業生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補貼,這也讓一大批在鄭州工作的年輕人在購房方面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報告顯示,鄭州等為代表的城市,在居住友好性、就業機會、經濟發展等方面有相對優勢,對剛需群體會形成持續吸引力。
鄭州剛需購房者平均年齡
記者了解到,此次報告中,貝殼研究院基于貝殼找房數據平臺近1年來剛需成交數據,選取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與11個二線城市共30個城市作為研究樣本,比較各城市剛需購房群體在購房總價、面積、區位等方面的選擇差異特征;同時,結合調研和平臺交易數據,真實描摹城市剛需群體置業需求和消費趨勢。報告首次盤點了主要城市“剛需上車基準線”。
其中,一線城市北京(350萬)、深圳(345萬)和上海(295萬)剛需上車門檻最高,廈門總價266萬元緊隨其后;長沙、沈陽、重慶等8城市剛需上車門檻稍低,平均購房總價在百萬以內,而鄭州則以112萬元的上車線位列第21位。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單從性價比角度考慮,“大面積-低價格”無疑是最優的,而這其中便包括鄭州、成都、青島、武漢、西安、等新一線城市及濟南、南通、昆明等二線城市。
報告顯示,近年來,多城市平均購房年齡逐步增加,全面進入“30 ”時代。記者留意到,在30個樣本城市中,購房者平均購房年齡集中在29—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2歲,即以中青年為主。在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的剛需購房者年齡最大,分別達到了35.5歲和36.7歲,受制于城市高房價及限購政策等影響,剛需群體在一線城市購房置業難度相對較大,需要更長時間資金積累才能實現。
而在新一線城市中,天津購房年齡最大,剛需購房者平均約37.5歲,與之相對的,重慶、成都、合肥、西安、鄭州等新一線城市的剛需平均購房年齡相對較低,其中鄭州為31.9歲,小于杭州(32.2)、武漢(33.6)、蘇州(32.2)、南京(33.9)等新一線城市。
鄭州剛需購房套均面積
記者留意到,各城市剛需上車平均面積差異顯著,其中,上海比鄭州小24.14平米。
樣本30城中,上海、天津、北京、大連等城市剛需置業套均面積尚不足70平米,其中上海剛需客戶購房平均面積較低,僅63.6平;而南通、濟南、佛山、長沙、鄭州等城市剛需客群居住普遍寬敞,住房套均面積在80平以上,其中南通以92平居30城首位,鄭州則以87.74平米位居第7位。
據悉,各大城市剛需上車面積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與購房負擔、住房供給結構等有關。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剛需上車平均面積排名靠后,一方面是因為所在城市居住負擔較大,另一方面則是這些城市住房供給以小戶型房源為主導,剛需選擇機會更多,以深圳為例,在售房源中近64%集中在90平以下面積段,整體住房市場結構偏向小面積房源。
90后成剛需消費主力“后浪” 鄭州剛需購房者中女性占比超男性
今年正式邁入而立之年的90后們,已成為買房路上的主力“后浪”,28.82%的受訪者名下無 房,其中79.6%為90后人群。調研人群中隨著年齡增長,各年齡段內無房人群比例逐步下降,但考慮到95后、00后低生育率、低自然增長率時代背景,人口紅利支撐住房剛需規模增長正在減弱。
值的注意的是,隨著廣大女性消費觀念的改變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女性購房已成為一種社會趨勢,在住房剛需市場也不例外,平臺交易數據顯示,30城剛需購房者中女性占比在35.8%-56.3%之間,整體占比約為46.3%,近乎與男性購房者平分秋色。
分城市看,長沙、鄭州、深圳、重慶、濟南5個城市的剛需購房女性占比甚至超過了男性,樓市“她經濟”更強勢。其中,鄭州女性剛需購房占比在54.60。
當然,80后姐姐們的購房剛性需求不容小覷,30城女性剛需購房平均年齡34.4歲,其中23城女性剛需購房平均年齡高于男性,成熟女青年購房特征明顯。
記者同時了解到,從各個城市剛需來源前十城市看,絕大部分城市剛需來自周邊城市,但城市圈的成熟度不同,核心城市的剛需購房 虹吸效應不一樣。強省會城市合肥、鄭州、長沙等剛需購房前十來源皆為省內城市,占比達到七八成左右。
此外,近年來“房住不炒”政策堅決執行之下,驅使房價上漲投機性因素有所消退。報告顯示,消費者心態趨于平穩,超八成消費者認為所在城市未來1年內房價預期持平或微漲。 大象新聞·猛犸新聞記者 米方杰/文圖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