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0日,30余家上市房企陸續公布今年一季度業績。房企銷售額從之前普遍上漲,變為漲幅明顯放緩。即便春節過后,在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升溫的情況下,也未改寫今年一季度樓市格局。
今年一季度,龍頭大型房企業績上漲乏力的端倪開始顯現,前三名企業一季度銷售金額同比均現下跌。中小房企步步趨穩,個別房企趁勢超車,銷售金額同比上漲超六成,甚至兩倍以上,房企業績分化明顯加劇。
基數高,三巨頭同比下調3%-26%
截至4月10日,公布2019年一季度銷售業績的上市房企合計30余家。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有30家房企合計銷售業績為10469億元,與2018年同期的10096億元相比,同比微漲3.7%。
雖然業績上漲,但銷售漲幅明顯放緩,龍頭房企銷售規模出現同比下調。在克而瑞一季度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權益排行榜中,碧桂園、恒大、萬科位居前三名的格局仍未打破。
其中,碧桂園公告的業績數據顯示,碧桂園第一季度實現權益銷售金額約1200.1億元,同比去年的1281億元下降6.30%。
相比之下,恒大銷售金額同比下調的比例則超過兩位數。今年1至3月,恒大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1196億元,與去年的1618.7億元相比下降26.1%。
在此前的2018年業績會上,恒大宣布將2019年合約銷售目標定為6000億元。其也是前三名企業中唯一確定銷售目標的房企。如此看來,今年一季度則完成目標的19.93%。
在前三名企業中銷售金額跌幅最小的是萬科。2019年1至3月份,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494.4億元,同比跌幅為3.1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已有四家房企過千億。除上述前三名企業外,保利發展實現簽約金額為1096.6億元。不過,保利發展一季度的簽約金額則是同比增長26.14%。
從單月數據來看,前三名企業3月銷售業績均好于前兩個月,萬科及恒大3月銷售業績均超過500億。其中,恒大3月份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約為549億元,環比2月的215.3億元增長155%,同比則上漲11%。
恒大3月的市場表現主要得益于3月份開啟的全國樓盤降價促銷活動,而且這一促銷將延期至5月。此前有知情人士表示,延期的主要原因是促銷活動效果良好,致使恒大3月銷售業績增速明顯。
百強房企同比漲幅從28.8%降至-1%
克而瑞數據顯示,TOP3龍頭房企一季度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下降近13%。對于這一下降現象,克而瑞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去年一季度3家龍頭房企業績基數較高,月均銷售超500億;另一方面,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TOP3房企進行了提質控速的發展戰略轉向。
事實上,銷售規模下調的不僅是三家龍頭房企,中國金茂今年一年度銷售283.28億元,同比去年的386.66億元降幅也達到26.70%。綠城今年一季度總合同銷售金額255億元,同比也有8.6%的降幅。
從百強房企一季度銷售情況來看,根據克而瑞按照可比口徑統計,TOP100房企今年1-3月的銷售規模仍有1%左右的下滑。但在2018年第一季度,TOP100房企整體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8.8%。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18年是房地產行業刷新歷史紀錄的一年,與2018年一季度同比接近50%上漲相比,2019年一季度房企漲幅全面放緩。
對于房企整體銷售額漲幅明顯出現放緩的原因,張大偉則認為,除市場本身退燒外,與2018年一季度有2017年大量結轉有關系。此外,春節期間返鄉置業退燒,也影響到布局三四線城市的房企銷售。其中,龍頭房企銷售業績放緩很大程度上與三四線城市逐漸退燒有關。
部分中小房企大漲60%-277%
在部分大房企業績上漲乏力情況下,部分中小房企的業績數據依然在上漲,有的小房企一季度銷售業績同比漲超六成,甚至個別小房企一季度銷售業績同比增長2倍以上。房企間的業績分化繼續加劇。
最為典型的是國瑞置業一季度銷售76.57億元,同比增長約277%。合生創展一季度銷售40.8億元,同比增長約141.80%。
佳兆業一季度合約銷售金額約為138.41億元,同比增長約75.7%,2019年的合約銷售目標為875億元,已實現年度銷售目標的約15.82%。
建業地產一季度物業合同銷售總額為128.36億元,同比增加為69.8%。2019年其重資產合約銷售目標是635億元,已完成全年目標的20.21%。首創置業一季度累計簽約金額約139.1億元,同比增長63.2%。2019年銷售目標800億元,完成目標的17.38%。
此外,中國奧園一季度合同銷售金額187.3億,同比增長約38%。佳源國際一季度銷售36.63億元,同比增長46%。
隨著市場格局逐漸分化,張大偉認為,從2019年銷售數據可以推斷出,在龍頭房企退燒的背景下,2019年市場逐漸將出現中型房企競爭的局面。
對于2019年房地產市場,克而瑞認為將是銷售“小年”,預計一二線和部分強三線城市企穩反彈,而多數三四線城市仍將保持調整下行的走勢。為此,企業高杠桿經營、高增長模式注定不可持續。
另有業內人士預計,政策基本仍將保持比較緊的狀態,隨著樓市供應的增加,二季度的市場走勢也難現大幅增長,求穩是大部分房企的心態。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