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簡稱《任務》)。《任務》指出,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任務》還要求,推動1 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近年來城市不斷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落戶限制逐步放開
《任務》提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 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
《任務》明確要求,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事實上,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其中一個“1億人”就是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提高到45%。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對《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落實情況進行了督察。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顯示,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見,大多數城市已經放開放寬落戶限制,許多中小城市基本實現落戶零門檻。
滿足高質量發展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受訪專家認為,《任務》有著重要的意義。
竹立家認為,在今年這一重要節點上,進一步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體現了全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加快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可以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云向本報表示:“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將會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個重要支撐。”
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是為了滿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張可云說:“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此時不斷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優化城鎮化布局形態,能夠讓城市充分發揮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
配套政策更加完善
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任務》指出,要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重點關注了“隨遷子女”的教育、醫療、就業等需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妨礙落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子女上學問題。《任務》中的這些政策對于推動非戶籍人口落戶后安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竹立家說。
“人地錢掛鉤”等配套政策也將進一步深化。《任務》指出,深化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2019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獎勵資金支持落戶較多地區;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