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在過去的20多天經歷了房價的大漲。
投資客陸續離開了丹東。
昨晚,特朗普宣布取消與金正恩于6月12日在新加坡的會晤。
剛從丹東回來的投資客韓雷(化名)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轉發了這個消息。
5月21日下午,遼寧丹東再次發布遏制炒房的條文。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里,這個邊境小城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狂熱和躁動。
“你去丹東買房了嗎”,很多人還在飯桌上談論這個話題。
自從朝鮮宣布棄核后,大量的炒房客就涌進了這個和朝鮮一江之隔的小城,暴漲的房價并不能壓抑他們的欲望。
這些天來,丹東發生了什么?它現在怎么樣?
錢江晚報記者探訪這座小城狂熱之后的真實一面。
白天跑樓盤,晚上看表演
幾天前的晚上,90后小董開車載著我,在鴨綠江邊逛。他從寧波大學畢業,幾年前,回到老家,在當地一家有名的企業上班。
夜幕里,丹東城霓虹閃爍,四五層樓高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著此前中朝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新聞視頻。
在丹東的新區,新的鴨綠江大橋看起來非常氣派,它造好已經多年了,但至今沒有通車。“橋的另一頭,朝鮮境內還沒修,還是稻田呢”,小董說。
而在老的鴨綠江大橋上,已經排起了十幾公里的長隊,每天,運載著各種貨物的車子從丹東開往朝鮮。
貿易的往來,讓朝鮮和丹東發生密切關系。
當然,最明顯的是前不久朝鮮宣布棄核后在丹東引發的躁動。“朝鮮要改革開放了?”不管這種解讀是否準確,它首先給丹東帶來了龐大的炒房客群體。
韓雷是其中一個。他在丹東已經住了十來天,白天看房買房,晚上就在酒店看朝鮮女孩的演出。
鴨綠江邊有很多酒店、餐館,幾乎每家都有朝鮮女孩,她們做服務員,也表演歌舞,看起來氣質好。如果你在看演出的時候抽煙,她會來提醒你,“抽煙不禮貌”。
這也是兩個地方交往的鮮活見證。每年,朝鮮會挑選優秀的女孩作為勞務輸出,到這個城市,接受嚴格的管理,為國家賺錢,每個月的工資三四千元左右。
白天跑樓盤,晚上看表演,是炒房客們在丹東的簡單生活。這次來丹東,韓雷買了多套房子,具體數量他沒有說,“和別人比起來,不算多”。
像他一樣,到這里的炒房客,每個人都充斥著強烈的欲望。這和丹東這個安逸平靜的小城顯得格格不入。
望著江的對岸,韓雷最關心的是朝美會晤。“最近一直很關心這方面的新聞,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國際形勢居然影響到了我炒房。”
這就是離朝鮮最近的中國城市的一個普通夜晚。
被拯救的庫存房
“快來買套房子吧”,此前,小董還這樣和他遠在浙江的同學說。同學沒有來,現在,即使來,也很難買到了,特別是江景房。
丹東城區分為新區和老區,對于本地人來說,他們很少會買新區的房子,即使一個月前它的價格還只要三四千元一平米,而現在,已經猛漲到了六七千元。“新區沒人氣,沒配套,像個鬼城。”不止小董一個本地人這么說,“而且丹東人不喜歡靠江的,濕氣太大。而且,江,有什么好看的。”
因此,即使大撥的外地人涌入炒房,本地人沒怎么在意。
我們開車經過一個樓盤時,小董充滿著疑惑說,一個月前,這個樓盤根本沒人看,所以售樓中心都是關門的,現在居然也賣得差不多了,每平方還能賣四千多元。
外地人的瘋狂,讓他們覺得難以想象。“他們的錢好像天上掉下來的一樣,買白菜那樣買房子。”
對于新區的一個個閑置的樓盤,以前是政府的一個難題。怎么樣處置,經常都要專門開會研究。每年的五月,當地政府都會舉辦房展會,并給予買房者每平方米100元的優惠補貼,以消化巨大的庫存。當然,今年已經完全不需要了。
無疑,炒房團的涌入,救活了當地原本沉寂的房產市場。記者在丹東走訪一名浙江商人開發的一個樓盤,之前也陷入過困境,準備轉手的時候,遇到了這波行情,房子賣完了,還賺了錢。“做好了虧本的打算,最后居然還賺了一筆。”
當然,本地人并不喜歡外來炒房客的闖入。
在丹東,居民的平均工資在三四千元左右,包括普通的公務員。“這里房價和你們杭州當然不好比,但是剛需要買套房子,也并不容易,特別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董說,他很慶幸前幾年買了房子。
狂熱后的平靜
經歷過一波狂熱之后,如今的丹東已經漸漸恢復了平靜。
這幾天,記者走訪了多個樓盤,售樓人員大多這樣告訴我,江景房都賣完了。
在一個樓盤的售樓處,700多套房子已經只剩下100多套,沒有一套是江景房。
搶房的熱潮已經過去,各個售樓中心看不到太多的人。在看房的登記本上,也是名字寥寥。
“那幾天,車子都開不進去,你看,現在都沒什么車了。”在一個樓盤前,一位出租車司機這樣和我說。
溫州城和綠城紫金府是兩個浙江人開發的樓盤。幾年前,政府把當地最好的中學搬到了附近,用以帶動人氣。
“第一波你錯過了,不要錯過第二波”,在紫金府,銷售人員這樣和我說,他還強調,這個綠城不是浙江杭州的綠城。
這個樓盤也只有四幢房子了,價格在六千多元一平方。“到明年肯定會到上萬”,他這樣說。
他和記者講起他接待過的浙江客戶。有人打電話到售樓處,是他接的,在電話里,客戶直接訂了兩套,過了幾天,飛到丹東簽合同,辦好了手續。
最近這幾天,已經沒有這種事了,他們這些銷售員也顯得有些打不起精神。“之前太火,現在有點不適應。”
另一個樓盤溫州城,是一名在丹東的溫州老板開發的,售樓員讓記者先交2000元的押金,可以參加搖號選房。
這個樓盤也只剩下兩幢洋房,第一批在五一前開盤的已被搶購一空。“這場搖號準備放在周末,你人不過來也沒關系。我們可以和你電話或者視頻操作。”他說,有人通過網絡打了一萬塊的定金,拿了5個號子。只是沒想到,第二天,當地政府新的限購政策就出來了。很多外地人沒有了在這里買房的條件。
這一天,炒房客韓雷也離開了丹東。
在車上,他看到一幢鋼筋生銹的爛尾樓。夾雜著狂熱和風險的買房計劃結束后,他突然覺得自己像是買了一只“妖股”。
離開前,他在高樓林立的新區路邊,吃完了一份快餐。這里要找一家飯館很難,很多地方還沒有安裝路燈。
城市的配套建設,被人們的欲望遠遠地甩在后面。
有投資客說,這里100套房,不夠南方買個別墅
不僅中國人來買,韓國人也組團過來看房子
丹東的溫州商人卻說:我不心動
張逢圖的窗外就是他要打造的建材市場。
新鴨綠江大橋目前還沒有通車。
幾天前,十幾個老板走進了張逢圖的辦公室,興奮地和他說,他們剛買下了一幢樓。
“只有是江景房就要。”買的時候,他們這樣告訴售樓小姐。
面對眼前這些涌入丹東的各地投資客,張逢圖笑笑,他更關心的是更長遠的商機。
張逢圖在丹東有七年了。他現在經營一個巨大的建材市場,另一個身份是丹東溫州商會的執行會長。
所以,不少浙江老鄉來丹東,都會找他。
前幾天,我們見面的時候,手機里都跳出一條消息:丹東出臺新規遏制炒房。
我問他,這么多外地人來炒房,你有買嗎?
他說,一套也沒買。
我又問他:就沒心動過?
他還是說,沒有。“我更關心怎么做好實業。”
撿白菜一樣的房價
張逢圖剛剛接待了一撥來這里投資房產的客人。
這個幾十名老板組成的投資團在丹東有一段時間了。
他們是第一批來的,然后,不斷有人加入,為此,還專門租了一輛商務車,負責接送和招待。
在一個樓盤里,他們買下了所有江景房,除了四層以下,“是江景房就要,不是江景房不要。”
他們繪聲繪色地和張逢圖聊起他們略帶刺激的買房經歷。
因為三四千塊錢一平方的價格,對他們來說,“就像撿白菜一樣”。
一位老板說,一幢樓一百套的話也就三四千萬,在我們那邊買套別墅都不夠。
其中的一位是專業的炒房客,哪里有商機,就往哪里飛,前不久剛去過海南。
“現在丹東一限購,他們有的飛去吉林了。”張逢圖說,在過去的大半個月里,這樣的投資客他見到了很多。
不僅中國人來買,韓國人也組團過來看房子。一次來了百來人。
“韓國人會經常帶著球桿飛到丹東打高爾夫,這里便宜,所以來買幾套房子也正常。”
而張逢圖身邊的朋友卻來得很少,“我們溫州人炒房以前很有名,現在少了很多,要炒也都去國外炒了。”
“我不心動”
看著他們瘋狂地買房,張逢圖自己卻沒有下手。這讓有些人意外。
“張總,你怎么不多買幾套?”有老板這樣問。
我也問他,為什么你不買?
“你做實業這么辛苦,炒房賺錢多快啊。而且,你要買太方便了。”
他笑笑這樣回答:“你說得沒錯。”
2009年,張逢圖就在杭州買過一套房子,不到一年,就差不多賺了一倍。
但是,做實業,你要考慮資金周轉,要考慮這么多員工,要考慮企業發展,太累了,壓力大。
這樣比較為何不去炒房?張逢圖向記者解釋:“做實業,就像養自己的孩子,雖然養育的過程很辛苦,但是你培養好了,會有一種不一樣的自豪感。炒房,就是個買賣。”
“我們不是純粹說為了賺錢。”他這樣說。
在他看來,實業才是根本,是自己應該堅守的東西。“主次要分好,專業的東西要做好,不能忘了根。”
他說,一輩子沒多少年,還是要努力做點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即使最后虧了也無所謂,以前來的時候也是沒錢的,大不了回家種田吧。所以,我也沒把心思放在炒房上。房子有的住就可以了。”
更大的商機
雖然沒有買房,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看好這個城市的未來。
相反,他看到的是更大的商機。
張逢圖1977年出生,17歲就離開了溫州泰順老家,那年,他才讀了半個學期的高一。
因為家里窮,他和很多溫州人一樣,帶著250塊錢開始走南闖北。2011年,積累了一定資本的他通過一次招商會來到丹東,開始經營建材市場。
那時,他公司所在的地方,還是一個村莊。
如今,他正在建造一個50萬平方的建材市場,包括了住宅等配套。他計劃在五年的時間里實現。
四年前,張逢圖做了丹東溫州商會的執行會長。在丹東有兩千多溫州人,在此經商創業。
他眼中,對于和朝鮮一江之隔的丹東來說,對面的朝鮮,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無論,這個鄰國的未來,是不是和中國一樣走向改革開放。現在,他有很多朝鮮客戶,比如其中有一個客戶每年僅瓷磚的交易額,就達到5000萬元。
之前經營有些困難的那幾年,有朋友打電話給他:“你怎么還在丹東?怎么還不走?”張逢圖說,為什么要走?
在外人看來的種種不安,其實在當地并沒有感覺。正常的貿易和往常一樣。
最近隨著大環境的日益改善,除了房地產,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別的商機,比如,最近有十幾個建材行業的大品牌陸續找到了他,愿意進駐他的市場。
碧桂園、保利等大型房產集團也陸續進駐。
有來自義烏的老板,也在和張逢圖談合作,比如如何讓義烏小商品源源不斷地賣進朝鮮和韓國,如何在丹東設立一個轉運站等等。
畢竟,朝鮮人太缺這些小商品了。
還有巨大的演藝市場、旅游市場。張逢圖剛剛給朋友定制了去朝鮮的旅游線路,六天的商務考察團,一萬多塊。
他眼里的丹東
幾年前,張逢圖就把孩子接到了丹東,在這里讀書。“在杭州,孩子太辛苦了,作業多,壓力大。”
在他眼里,丹東是一座適合養老的安逸小城,有海有江,生活節奏慢,房價低消費低,沒什么生活壓力。
比如天氣一熱,丹東人就會三三兩兩地在江邊擺個烤爐,開始燒烤喝啤酒。
對于最近火爆的房產市場,當地人大多沒多少興趣參與,他們還是喜歡把錢存在銀行。
“是外地人沸騰了這個城市。”張逢圖說。
很多當地人不會在新區買房,他們看來,新區像是一個“鬼城”,張逢圖的看法正好相反。
“鴨綠江大橋一通,連接韓國的高鐵開建,賺錢的機會多了,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涌進這里”,他這樣說。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