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中醫養生與防病文化,讓公眾了解和掌握節氣養生的知識,從今年春分節氣開始,天津中醫藥大學將組織全國知名中醫學家談二十四節氣相關養生防病理念,首期邀請了全國名中醫張伯禮院士談“春分節氣與養生”。
春分是仲春的第二個節氣。春分的含義有二:一是指這一天日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春分平分春季,正處春季三個月之中間。因此古人以為“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一天之后,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氣候逐漸溫和,雨水慢慢充沛,陽光日益明媚。
順應節氣,調節飲食。張伯禮院士指出,春分以后,北方天氣仍較為干燥,盡管《黃帝內經》中講“春夏養陽”,但仍要少食羊肉、海鮮等發性及高熱量油膩食物,多吃清淡的綠葉蔬菜、新鮮水果,適量進食魚肉、鴨肉等,通過飲食清理冬季所郁積的內熱。春分以后陽氣升浮,老年人常有口干癥狀,但喝水也不解渴,此時可用口含溫水,徐徐咽下,或含蘿卜、梨、藕切成的片,達到滋陰清熱的作用。另外,脾胃偏弱的人要少吃酸,酸助肝,會使肝氣更旺,而攻伐脾胃,可適量多吃辛甘之味的食物益肺健脾,如銀耳、蘿卜、荸薺、柑類食品。
順應陽氣,適度運動。張伯禮院士強調,春分后氣候轉暖,但易反復,衣物增減要及時。陽光和煦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增加室外運動,爬山、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像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簡單易學,又不受空間限制,天氣不好時在室內也可以施行。總之,伸動肢體的活動要多做,有益于氣機疏泄。
順氣條達,調整起居。張伯禮院士指出,春分后白晝增長,人們活動增加,易有春困的感覺,加之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的升發而波動,影響肝氣的條達暢快,易出現情緒不穩定,也就是春燥。可以通過早睡早起,調整運動量來改善。飲食方面要多吃些綠葉蔬菜,適當喝些玫瑰花或菊花茶,以疏肝解郁或疏散風熱,提振精神。
張伯禮院士提醒市民,春暖乍寒,血壓易波動,心腦血管病患者不應盲目停藥或減藥。另外,春分以后,桃花、梨花、櫻花爭奇斗艷,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以及過往有蕁麻疹等病史的人要減少在這類環境活動,如無法避免也需佩戴好口罩,穿著嚴實,以減少花粉接觸。平素有自汗、氣短、乏力癥狀的易過敏人群可以服用中成藥玉屏風散來預防。
春分膳食推薦枳殼青皮豬肚湯。功效:疏肝健脾,行氣和胃;原料:豬肚1個(約500克),枳殼12克,青皮6克,生姜4片,食鹽3克;制法:豬肚切去肥油,用食鹽擦洗,再用清水反復漂洗干凈后放入開水中去腥味,刮去白膜陳皮、枳殼、生姜洗凈。將全部原料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用法:隨量飲湯食肉。(毛國強耿曉娟 )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
頭條 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