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肝癌是一種發病率高、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據統計,肝癌全球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全球每年有超過80萬人被診斷為肝癌,由肝癌導致的死亡人數約為50萬。
我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肝病專家表示,肝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肝臟受損早期大都沒有明顯感受。因此大部分肝癌起病隱匿,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但進展迅速,確診時大多數患者已經達到局部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造成治療困難、預后差。值得重視的是,大多數肝癌患者都曾患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基礎肝病,由于治療不規范不及時,而進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范疇。
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基礎肝病將極大地降低肝癌的發生率,定期健康體檢、規范治療各類肝病、優化生活方式無疑是切斷“肝炎—肝硬化—肝癌”鏈條的利劍。
專家建議市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護肝臟的基礎,健康成年人每年要堅持為肝臟做B超等體檢;有5年以上的肝炎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標記物陽性、有慢性肝病臨床表現者以及已確診的肝硬化患者、有5至8年以上的酗酒史合并有多年糖尿病病史的人,應每3至6個月做肝臟B超、甲胎蛋白等檢測。
乙肝仍是肝癌主要病因
定期監測復查早診早治
“在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是最為重要的肝癌致病原因。針對該病因積極防治,對于預防肝癌的發生發展意義重大。”我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苗靜副主任醫師說。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性等途徑傳播。乙肝患者備孕,一定要做好孕前檢查,懷孕以后一定要前往當地肝病專業的婦產科就診,以便接受正規的乙肝母嬰垂直阻斷醫療指導,及時有效地切斷乙肝母嬰傳播。成人高危人群也可以采取乙肝疫苗接種來規避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
苗靜還提醒病毒性肝炎患者要定期監測病情,遵醫囑復查,以預防肝癌的發生。她說,對于已經明確感染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患者,應定期監測乙肝DNA、丙肝RNA,監測病毒復制情況,酌情采取抗病毒治療,包括已經明確診斷肝癌的病人,依然要進行抗病毒治療,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疾病的進展速度。
對于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其他肝癌高危人群,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肝癌意義重大。體檢項目除常規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標志物、丙肝病毒標志物等檢測外,還應包括定期檢測甲胎蛋白(AFP)化驗聯合超聲多普勒檢測、動態CT、磁共振成像等。這樣不但可以發現≤5厘米的早期肝癌,還可能發現≤3厘米的小肝癌。這樣才能做到肝癌的早發現、早治療。
“小三陽”“乙肝攜帶”也不可大意,應定期檢查與仔細評估,積極配合醫生診治,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從而減少肝癌的發展。
酒精正吞噬年輕人肝臟
早期肝損傷戒酒能康復
隨著新生兒乙肝疫苗的普及,由乙肝病毒引發的肝癌患者在逐年減少。而由生活方式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病例正明顯增多,其中大量飲酒引發的酒精肝已經成為年輕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門診中,不少病人年紀輕輕就得了酒精肝,有些人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戒酒就有了好的轉歸,還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不在意或者自暴自棄,再來就診已經變成了不可逆的肝硬化。”該院婦產科蘇靜漪護士說。
蘇靜漪進一步解釋說,酒精進入身體后是由肝臟負責處理的,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可以造成肝細胞的損傷。早期的損傷就可能表現為酒精性脂肪肝,俗稱酒精肝,沒有明顯臨床癥狀。長期的酒精損傷還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異常以及肝癌。如果此時戒酒,3至6個月后脂肪肝和肝損傷可完全恢復正常;如果出現了乏力、食欲不振、肝區不適,甚至黃疸比如臉色和眼睛發黃和雙下肢及腳踝、腳部較明顯水腫等癥狀,肝功損傷極有可能已經加重,患者的酒精性肝病正在發展為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此時不戒酒,就會發生不可逆的肝臟損傷,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意識障礙、昏迷等一系列臨床癥狀。但如果能及時戒酒,這些癥狀也會逐漸減輕并消失。
“戒酒是控制酒精性肝病進展的關鍵。酒精性脂肪肝在戒酒4至6周可停止進展,而且戒酒也能使酒精性肝炎的臨床癥狀、肝功能和肝臟病理學變化逐漸逆轉,提高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的存活率,有效避免肝癌的發生。在戒酒期間,患者要確保飲食營養均衡,飲食涵蓋水果、蔬菜、奶制品、谷物制品;少食多餐,保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避免高鹽高脂飲食;適當運動,有一部分戒酒的患者可能還需要心理疏導。”蘇靜漪說。
脂肪肝可引發肝衰肝癌
防治代謝紊亂避免進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脂肪肝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但其危害尚未引起社會的足夠認識和重視。脂肪肝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依次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除可進展為肝硬化外,脂肪肝也可發生肝癌和肝衰竭等終末期肝病,且增加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以及大腸癌等發病風險。
“這個病聽起來像是‘吃太多’導致的,但實際上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肥胖等)、過量飲酒、丙肝病毒感染、藥物或毒物接觸等。其中以肥胖(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2≥23和/或腰圍男/女≥90/80厘米)、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代謝紊亂者脂肪肝最為常見。”該院預防科張弘副主任醫師說,“脂肪肝初期隱蔽性高、癥狀輕微,很多人不以為意,加上工作忙,沒時間等理由放任不管,任其發展為更嚴重疾病。”
張弘建議,有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脂肪肝家族史的人應定期體檢,以盡早發現脂肪肝,及時采取措施,阻止病情發展。與此同時,健康人群也要優化生活習慣預防脂肪肝。
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高熱、高脂、高蛋白質,調整膳食結構,防止熱量過剩,預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脂肪肝;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三餐定時、適量。嚴控甜食、零食、飲料。過量進食、頻繁進食、不吃早餐等不良習慣應及時改正;加強運動。長期久坐,缺乏運動,不僅使機體攝入的營養物質得不到轉化,成為脂肪在體內堆積,造成肥胖,還會使肝內脂肪堆積過多,形成脂肪肝。久坐人群或脂肪肝患者應當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
另外,盡量少喝酒最好戒酒,對預防脂肪肝保護肝臟極為重要。大量飲酒者的肝癌患病率明顯高于非飲酒人群,即使酒精攝入量很低也會增加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攜帶者發生肝癌的風險。該院肝病四科劉鈺佩主治醫師說,如果參照美國標準,適度飲酒指女性每日<15g,或單日不超過45g,且每周不超過105g;男性每日<30g,或單日不超過60g,且每周不超過210g。年齡≥65歲者單日不超過30g,且每周不超過105g。大量飲酒指女性每周>105g、男性每周>210g則有出現酒精問題的風險。而酗酒是指女性一次飲酒60g或以上、男性一次飲酒75g或以上。這里的克重是指根據酒的容量和酒精度折合的酒精克重。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