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供暖期后,有些居民出現了鼻咽干癢、皮膚發干、咳嗽咳痰,有些中老年人還出現了頭暈眼花、胸悶憋氣、汗出較多、乏力不適等癥。市中研附院肺病科醫師楊惠指出,這些癥狀如果排除基礎疾病或器質病變,很有可能是室內外溫差較大,屋內干燥悶熱導致的“暖氣病”。
楊惠說,“暖氣病”最常見的癥狀是各種呼吸道病癥。這是因為室內溫暖空氣濕度降低,呼吸道黏膜分泌物相應減少,使灰塵、細菌更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引發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出現鼻咽干燥、咳嗽咳痰等癥,嚴重地可引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病。另外,室內溫度較高,心腦血管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可能增高,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血壓波動,加重心腦血管病。
楊惠建議市民從環境和自身入手防治“暖氣病”。將室溫保持在18℃至24℃之間。定時開窗通氣,加強屋內空氣流動;種植少量綠植,定期澆水,也會加強屋內的濕潤度;放置加濕物品。例如水盆,加濕器等,但加濕物品需定期消毒,避免滋生細菌;清潔屋內地板。可每日清潔地板或桌面,保持環境濕潤干凈。
自身調節方面做到注意飲食。可多飲水,以喝白開水為主,吃一些瓜果梨桃,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保證營養均衡;調整衣物。從溫暖室內到寒冷室外時增加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外感;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悅。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