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四萬消滅白頭發,結果就是‘拔’”的新聞沖上熱搜。這個讓當事人何女士耗費巨資的項目,主要內容就是拔一個多小時白頭發。五個療程下來的效果就是——錢包癟了、頭發少了。新聞一出便引起公眾熱烈討論,有的說白發不能拔,拔一根長十根。有的說多吃黑色食品可以長黑發。坊間這些“白轉黑”的理論都靠譜嗎?今天,就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段曉涵給大家科普下藏在白發里的秘密。
讓頭發變白的禍根是“老化”
除了脫發最讓人煩惱的就是長出了白頭發。我們的頭發是如何著色的?毛發是皮膚的附屬器,毛囊的毛囊干細胞及色素干細胞決定毛發的生長和顏色。黑素細胞負責毛發黑色素合成的工作,毛囊的黑素細胞制造黑色素小體之后,傳送到細胞樹突,經過“吞噬作用”進入角質細胞。角質細胞把黑色素傳送到發干,形成我們看到的頭發顏色。
黑色素分為兩種:真黑色素及褐黑素,一般而言,黑色素較多則發色較深,反之則較淺。
那么,好好的黑頭發又是怎么變白的呢?原來,色素干細胞只有在毛發生長期才能被激活,分化出成熟黑素細胞,進而產生黑色素給我們的毛發“著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毛囊經過多個生長周期后色素細胞開始老化,清除制造黑色素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能力降低,并且停止供應黑色素給相鄰的角質細胞,此時長出的毛發就是白色的了。
因此長出白發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化”!
大家也許會發現,長出來的白頭發要比其他黑發都粗壯。不是都“老化”了嗎,怎么看著比黑頭發營養還好?這是因為毛囊的黑素細胞制造黑色素小體之后,傳送到細胞樹突,經過“吞噬作用”進入角質細胞。角質細胞把黑色素傳送到發干,形成我們看到的頭發顏色。長出的白發由于“省略”了黑色素運送到毛囊角質細胞這個“耗能”過程,因此白發的生長速度比黑發快,并且更粗。
“一夜白頭”原來是這么回事
研究指出,亞洲人大約在接近40歲的時候就會開始出現白頭發。到了50歲,有50%的人會有一半的白發長出。一般我們觀察到的是顳部及鬢角最先開始出現白發,然后是頭頂部,最后才是枕部區域。由于黑色素細胞停止制造黑色素后,還會有一些黑色素的殘存,我們也會發現出現白發過程中,會先出現一些過渡的“灰發”。
此外,這里說明一下所謂的“一夜白頭”,其實是發生了急性彌漫性的斑禿。斑禿是一種可逆的脫發性疾病,引起免疫反應的炎癥細胞只攻擊含有黑色素的毛囊。因此黑色頭發被攻擊完全脫落,只剩下了白發。
年紀輕輕就生華發又是什么情況?遺傳因素是造成“少年白”的原因。在25歲以前就出現白發的稱為“少年白”,有幾個大規模的研究發現少年白與家族遺傳背景最相關,男性或女性發生少年白的幾率是一樣的。
這些危險因素可導致頭發變白
除了遺傳背景,多個研究指出,以下幾個因素也會影響頭發變白:
疾病因素甲狀腺功能異常、惡性貧血、腦垂體功能受損、自身免疫疾病比如斑禿、白癜風和早衰綜合征會出現白發。
微量元素缺乏低鈣、低鐵、維生素B12及維生素D水平降低也與出現白發有關。
吸煙吸煙的人群提早出現白發是不吸煙人群的2至4倍。
精神因素精神壓力增大除了可引起或加重脫發,也可能引起毛發變白。最新的研究動物模型中已證實,“壓力”可以激活交感神經,使大量毛發色素干細胞被激活,最后耗竭,使得毛發變白。
其他如心血管疾病、酗酒、肥胖也有研究發現與白發有關。
見白發就拔?長出來還是白的
很多人見到頭上有一兩根白發,如同眼中釘,不拔不快。不過,了解真相后你可能會放棄。因為,拔出的頭發再長出來也還是白色的。所以,建議不要強行將白發拔除。
也有人說“白頭發拔一根長十根”,這種說法也不對。因為,我們每個毛囊單位由1到3個毛囊組成,也就是說能有1到3根毛發長出,被硬拔出來的白發不會增加周圍毛囊的再生長,因此不會有拔一根長十根的情況。注意,長期反復拔出毛發容易引起毛囊發炎,甚至導致毛囊被破壞,最終毛發不能再長出。
已變白的頭發無法再“轉黑”
以上造成白發的原因使得毛囊色素干細胞耗竭,因此從醫學角度來看,已經變白的毛發基本無法轉黑。
我們中國人的毛發本身就是黑色,因此出現了白發會比較明顯,容易造成焦慮。醫學上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治療白發,所以不要輕信坊間各種治療白發的產品或藥物,反而可能進一步損傷毛囊,或者更嚴重,直接損傷肝腎功能。此外,通過吃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品來治療白發的方法也不靠譜。這些看起來黑色的食物,醫學上沒有證據表明能將其成分轉化成毛囊的黑素,使得白發轉黑。
不過,有些沒完全變白的“灰發”還有搶救的可能性。在黑色素還沒有完全耗竭的情況下,這些灰發是有可能轉黑的。此外,根據現有的醫學證據,保持身心愉快,均衡膳食,加強鍛煉,控制體重,避免煙酒,我們還是可以延緩白發的發生。
毛發衰老無可避免,選擇適合自己不會引起頭皮過敏的染發劑可能是目前有效且安全遮蓋白發的方法。
此外,若在短期內出現較多白發,或沒有家族“少年白”背景,卻在25歲前就出現較多白發時,建議尋求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幫助,進一步排除是否伴隨有其他系統性疾病的發生,以及是否發生了彌漫性斑禿、頭皮白癜風等。
( 文/段曉涵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