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指甲油、眼影、腮紅……在電商平臺輸入“兒童化妝品”,可以檢索到價格從幾十元到數(shù)百元不等、種類繁多的“兒童彩妝”。隨著“顏值經濟”的不斷滲透,化妝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成年人群體,兒童化妝品市場也正成為市場的一只潛力股。
據(jù)考拉海購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兒童彩妝消費比前一年增長300%。但在市場銷售潛力之下,安全隱患和監(jiān)管漏洞也浮出水面。
日前,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化妝品生產經營監(jiān)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從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對兒童化妝品實施重點監(jiān)管。
市場兒童彩妝種類繁多“物美價廉”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迅猛發(fā)展,美妝消費市場不斷拓展,除了成人美妝博主分享化妝技巧,針對未成年人群的化妝教程也頻頻在網(wǎng)絡出現(xiàn),從側面推動了兒童美妝的市場需求。
海南日報記者在白沙門公園隨機采訪了10多位帶孩子的家長,一半以上的家長表示,自己曾給孩子購買過兒童化妝品。
“孩子說班上很多女生都有,拗不過她,今年過生日就在網(wǎng)上給她買一套,也就五六十塊錢,權當買個玩具。”家住海甸島的陳女士表示,自己從來不化妝,孩子上了小學后,看到有同學會帶化妝品去學校,也慢慢受到影響。
海南日報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在小紅書、B站、好看視頻、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少兒化妝的圖文視頻不在少數(shù)。海甸島一家大型購物廣場的精品店、玩具店均有兒童化妝品出售。眼影、指甲油、口紅、腮紅等種類繁多,絲毫不亞于成年人的彩妝用品,標價也大部分在五六十元左右。在某電商平臺輸入“兒童化妝品”,不少產品都銷量過萬。
海南日報記者購買了一套網(wǎng)上銷量較高的兒童彩妝套盒,打開包裝,顏色鮮艷的化妝品散發(fā)著濃重的甜味,唇膏的質感與蠟筆相似,唇彩觸感黏膩,指甲油的確可以剝離,但同時氣味較重。
警惕標注“無毒”卻有繞過“標準”之嫌
往孩子嬌嫩的臉上涂脂抹粉,其安全性引起廣大家長質疑。
實際上,根據(jù)《兒童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兒童化妝品的功效類別主要是“清潔、保濕、爽身、防曬”等,并強調應遵循科學性、必要性的原則研制開發(fā)兒童化妝品。征求意見稿中還明確規(guī)定,“不允許使用以祛斑美白、祛痘、脫毛、除臭、去屑、防脫發(fā)、染發(fā)、燙發(fā)等為目的的原料”。
“遭禁止的原材料應用到兒童化妝品中,很容易讓兒童產生過敏反應,嚴重一些的,會導致兒童的器官發(fā)育受損。這些原材料如果在兒童體內累積的話,還可能會致癌。”海南省皮膚病醫(yī)院兒童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龔石表示。
有研究表明,兒童與成人在皮膚組織和生理功能上存在較大區(qū)別,兒童皮膚的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皮膚較薄、毛發(fā)較少、對外來刺激的易感性較強。兒童的皮膚敏感脆弱,其所使用的化妝品本身就應該更溫和、更安全,有更高的質量保證。
海南日報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兒童化妝品雖然標有“天然無刺激”“兒童配方”“專為兒童設計”等字樣,但卻缺乏產品原料配方,生產日期等必要信息。不少兒童化妝品標注“過家家”“玩具”等字樣,看似豐富了使用場景,卻有繞過監(jiān)管標準之嫌;標注了“無毒”,但相關頁面卻沒有提供毒理學檢測報告。
提示認準成分,“出身”越簡單越好
兒童化妝品行業(yè)一直以來存在兩大監(jiān)管漏洞:一是兒童化妝品的配方缺乏足夠科學的原料安全性數(shù)據(jù),二是兒童化妝品在產品說明用語上夸大或虛假宣傳,以及將兒童化妝品“偽裝”成玩具等。
針對兒童化妝品行業(yè)的眾多亂象,國家不斷出臺各項法規(guī)進行市場規(guī)范。
2018年,《化妝品分類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化妝品將按人群進行分類,特別是嬰兒和兒童作為一類特殊的群體,其生產和監(jiān)管將要區(qū)別對待。
今年5月1日開始落地實施的《化妝品分類規(guī)則和分類目錄》將嬰幼兒和兒童人群劃分開,并要求美容修飾的功效宣稱只適用于兒童人群;《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guī)定》中要求產品宣稱嬰幼兒和兒童使用的,必須提交該產品的毒理學試驗報告。
今年8月6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正式發(fā)布的《辦法》,將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當中提出,將重點監(jiān)管兒童化妝品,兒童化妝品作為玩具售賣的亂象將得到管控。
“由于兒童皮膚較嫩較薄,免疫力較低,也容易過敏,因此建議家長購買相關化妝品時應選擇成分不復雜的化妝品。”龔石表示,兒童護膚品“出身”越簡單越好,含有香精、防腐劑等添加劑的最好不用。
此外,家長在購買兒童化妝品時要選擇正規(guī)的商家和有信譽的品牌,注意查看經營者的營業(yè)執(zhí)照,保留好發(fā)票、購物小票以及支付寶微信付款記錄等購物憑證,在網(wǎng)上購買時應謹慎選擇,不要輕易聽信“純天然”“無添加”等宣傳。如發(fā)現(xiàn)兒童化妝品存在質量問題,可直接向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本報記者侯賽)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