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獨立發布成人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南,從預防、診斷、治療與評估等方面對高血壓防治進行了全面闡述。新指南建議對確診為高血壓且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的患者,要開始進行藥物降壓治療; 建議對收縮壓在130-139毫米汞柱的、確診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藥物降壓治療;建議對無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風險增高,或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收縮壓在130-139毫米汞柱者接受降壓藥物治療。同時,新指南對降壓藥物也分情況進行了具體說明。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表示,新指南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但還需要結合實際運用。第一,確定啟動藥物治療的時機以及降壓治療強度,前提是做好心血管風險評估。第二,對于中國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西醫的藥物治療,中醫藥的調理也很重要,中西醫結合對一些高血壓患者而言往往是更優選擇。第三,除了藥物治療,更重要是注意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做好預防。比如科學飲食、合理運動、戒煙限酒、起居有常等。對于有高血壓病風險的人,單純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就可以使血壓得到滿意控制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秋季血壓波動較大,邢俊武介紹,秋季防控高血壓要注意五個“一點”:一是按得勤一點。秋季早晚溫差大,導致人體血壓壓差不穩定。緩解血壓升高引起的頭暈、頭疼等癥狀,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按揉風池穴、百會穴和四神聰,早晚各一次,每個穴位1分鐘至3分鐘,按揉的強度以酸脹能耐受為度;二是睡得早一點。秋季不少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經過“晝長夜短”的夏季,很多人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人。如不改變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如果睡眠不足,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因此盡量不要熬夜; 三是穿得暖一點。夏秋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增大,最好外出的時候備一件長袖薄衣,減少較大溫差對心血管的刺激。要護好頸部、后背、腳踝等部位,避免受涼誘發健康問題;四是運動柔一點。天氣逐漸轉涼,適當做些運動會對調節血壓有好處。但高血壓患者不宜做劇烈的運動,以免使血壓驟然升高,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八段錦等比較溫和的健身方式。同時要注意鍛煉的時間,注意循序漸進;五是起床慢一點。血壓高的老年人,起床前后重點做好三個“一分鐘”:早上醒來后,不要急于起身,先在床上躺一分鐘;起身后在床上坐一分鐘;把腿放床邊再坐一分鐘;最后,再以較為舒緩的動作起床活動。(□通訊員 楊璞南報融媒體記者 程曉)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