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有些人卻還怕冷,不敢吹空調、開風扇;還有人在夏天過度貪涼,一入秋就開始著涼腹瀉、關節疼痛,這些其實都是寒氣侵體的表現。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若要補充人體陽氣,當以祛寒濕為養生之要。三伏天可嘗試用艾灸祛寒濕,針對不同年齡人群,艾灸的養生穴也不相同,夏天艾灸常用三大養生穴位:
35歲前灸“肺俞”肺俞穴是肺臟之氣出于背部之所,主宰全身在表之衛氣,固護人體正氣不受外邪侵犯。其位于人體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
灸法操作:身體不適、即將感冒、進食冷飲后均可施灸,溫度以施灸部位有明顯灼熱感且能夠忍受為度,灸15分鐘左右。或分別在節氣更替的前1天~2天施灸,即每月灸兩次。
35歲~60歲灸“足三里”灸“足三里”能強健脾胃功能,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艾灸足三里穴,貴在堅持,因此古人有“若要安,三里不曾干”的說法。
60歲后灸“關元”關元穴在臍下3寸,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者均可使用。
灸法操作: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頻率為1日1次,貴在堅持。
需要注意的是,“暑易傷氣”,因此灸療時間宜短不宜長,若艾灸時間過長,出汗太多,會傷津耗氣,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艾灸時要注意避風,艾灸前應關好門窗,艾灸后打開門窗通風;進食后不宜馬上艾灸,待休息1小時左右方可艾灸;艾灸時不能過饑或者過飽,以免出現不良反應;艾灸時口渴可以喝溫開水,不要喝冷水,以免影響艾灸效果;夏天容易出汗,艾灸后不能立刻洗澡,宜休息2個小時左右再洗澡,因為在艾灸時,人體的汗孔是打開的,如果這時洗澡,容易感受寒涼;艾灸后應適當休息。(□云南省中醫院姜云武)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