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了,到花草叢中走一圈就被討厭的蚊蟲盯上了,等反應過來,皮膚已經(jīng)腫起了一個個“紅包”。大部分人被蚊蟲叮咬后能快速消腫,但有的人像皮膚“中毒”似的出現(xiàn)大面積紅腫、硬塊,甚至水皰,感到刺痛、灼熱、奇癢。
這種嚴重反應其實是蟲咬皮炎,也稱為丘疹性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是一種以皮損特點命名的疾病,節(jié)肢動物叮咬后注入人體皮膚的唾液等物質引發(fā)了遲發(fā)性過敏反應。
蚊蟲叮咬后的不同表現(xiàn)
蟲咬皮炎可由螨蟲、蚊、蠓、臭蟲、跳蚤、蜂等昆蟲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多見于嬰幼兒及兒童,也可見于成人。具體來說,蟲咬皮炎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螨蟲叮咬通常為水腫性風團樣丘疹、丘皰疹或瘀斑,其上有小水皰,偶爾為大水皰;
蚊子叮咬后可無反應或者出現(xiàn)風團、瘀點、瘀斑,嚴重的可發(fā)生血管性水腫;
蠓叮咬后瘙癢感劇烈,出現(xiàn)局部瘀點或水腫性紅斑、風團樣丘疹及水皰,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
臭蟲叮咬也會感覺劇烈瘙癢、疼痛,皮損中央有針尖大小瘀點、水皰,或大片紅斑、紫癜,搔抓后會有色素沉著;
跳蚤叮咬可在吸血處形成帶出血點的紅色斑丘疹,損害常成群分布,對跳蚤唾液過敏者還會出現(xiàn)水皰、紅斑等丘疹性蕁麻疹表現(xiàn)。
出現(xiàn)嚴重皮疹應及時就醫(yī)
有不少人被蚊蟲叮咬后,在傷處周邊沒有被咬的地方也出現(xiàn)了與被咬處類似的紅疙瘩,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蚊蟲叮咬后,留下了分泌液在皮膚里,對于這種分泌液敏感的人群會出現(xiàn)周邊皮膚受累的表現(xiàn)——周邊皮膚里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物質,使得血管擴張充血,形成皮疹,并伴發(fā)瘙癢,形成了前文所說的“丘疹性蕁麻疹”。這時的皮疹呈紡錘形紅色風團樣,中央有小水泡、皰液清亮,抓破后形成漿液性或血性結痂。有的皮疹為較硬的粟粒大小丘疹,搔抓后呈風團樣腫大。若搔抓后繼發(fā)感染,則病情遷延較久。皮疹可在1-2周消退,也會陸續(xù)新發(fā),若遷延日久,還可發(fā)展為結節(jié)性癢疹,瘙癢難忍。
被咬后,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損破潰導致感染。常見蚊蟲叮咬可使用花露水等涂在叮咬處,也可使用肥皂水涂抹以中和酸性毒液。局部紅腫或瘙癢,可用紗布或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冰敷,減輕不適。若皮疹多發(fā)、紅腫明顯、瘙癢劇烈,應及時就醫(yī)。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依巴斯汀片或外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消炎止癢。野外遇到不明毒蟲或毒蜂停留在皮膚上,切勿拍打,應趕跑或撣落蟲體,中毒嚴重有明顯全身癥狀者應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
預防蚊蟲叮咬,首先是要注意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夏日炎熱,出汗多,恰恰是蚊蟲最喜歡的味道,建議勤洗澡,枕頭、被褥、涼席勤換洗,室內床縫、地板縫等仔細打掃。其次是做好防護,使用蚊帳、驅蚊劑等,外出穿長衣長褲,減少皮膚暴露。第三,蚊蟲也愛“夜生活”,盡量避免黃昏和夜晚外出,避免去樹叢、竹林、雨后積水處。此外,家中寵物要按時驅蟲,定期洗澡。(王蕊 藍海冰)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