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有無酒不成席的講究。古人更多說的是黃酒,而白酒進入我國的歷史大約在元代以后。您知道黃酒是什么原料做的嗎?紹興黃酒,南方黃酒的代表,是用糯米做的。北方也有黃酒嗎?有,北方黃酒以山西代縣為代表產區的,是黍米制作的黃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黃酒的那些事。
南方黃酒多用大米和小麥作原料
我們很多人都喝過紹興黃酒,它口感柔和、醇香濃郁,酒液還呈漂亮的琥珀色,令人賞心悅目。您知道這種顏色是怎么呈現出來的嗎?它主要是來自釀造原料——大米和小麥,本身的自然色素和加入的適量焦糖色。
紹興黃酒生產歷史非常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紹興釀酒業就已經很普遍,歷經秦、漢、唐、宋、元、明、清,經久不衰,并逐步發展成為紹興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
北方黃酒常用黍米作原料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代縣黃酒,可代縣黃酒可是歷史悠久呢!早在宋代酒業專著《酒名記》中就有“代州金波又瓊酥”的記載,甚至在《西游記》中也有代州黃酒的記載。有民謠稱:“南紹(紹興)北代(代州),黃酒不賴。”據傳,慈禧太后西逃時路經代縣,品嘗代州黃酒后,給予了很高的贊譽。
2008年,代縣黃酒釀造技術成功入選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代縣黃酒是以黍米為原料釀造。黍,俗稱黃米,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粟,俗稱小米,中國古稱“稷”,二者都可以稱為谷子。
先有了北方的黍米黃酒
才有了南方的紹興黃酒
粟、黍都是起源于中國本土的重要作物,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都是我國先民的主食。不過今天,粟、黍已成為主食之外的小雜糧。目前,很多考古學證據都顯示,萬年前華北地區的先民就已經開始用石磨盤和石磨棒來加工粟、黍,并用陶器來蒸煮粟、黍等。此后,粟、黍農業開始逐步發展,粟、黍等剩余產品的增多可能為北方黃酒的釀造奠定了原料基礎。
距今6000至4000年間,粟、黍農業在中國北方廣泛擴張。當時北方地區開始普遍釀造“谷芽酒”,是依靠發芽谷物中的自然淀粉酶來分解多糖物質或淀粉從而形成。
這一時期內出現的谷芽酒,很可能是中國北方黃酒產生的重要技術源頭。在距今5000年前的西安米家崖遺址,學者們通過對一處未被破壞的遺跡及其出土遺物的分析,辨識出了先民在此用黍、粟和其他植物果實混合在一起釀酒的現象。這種酒還廣泛出現在濟寧東賈柏、高陵楊官寨、藍田新街、西安米家崖、臨潼零口等遺址。
粟、黍是中國本土起源的重要的糧食作物,不僅在漫長的歷史中是人們的主食,而且也是傳統釀酒的重要原料。因此,先有了北方的黍米釀造的黃酒,之后才有的紹興糯米釀造的黃酒。(文/張國華(山西大學副教授)侯亮亮(山西大學副教授)、張麗珍(山西大學教授))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