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九個“中國房顫日”,“關注房顫、預防卒中”是房顫日永恒不變的主題。
卒中,又叫腦卒中,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中風”。相比缺血性心臟病和腫瘤,卒中才是中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和高死亡率“四高”并存的它,在社會上“口碑”極差,有著“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的說法。
浙江醫院副院長萬曙主任醫師介紹,房顫最重要的并發癥就是腦卒中,而對于這位“頭號殺手”,我們理應“防”重于“治”。
七旬老人房顫突發昏迷
竟是缺血性腦卒中
5月20日晚上,74歲的杭州市民許大伯(化名)在家時突然感覺右側肢體無力,甚至來不及說話就陷入了昏迷。家人見狀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他送往浙江醫院靈隱院區就診。醫院腦科中心接診后,迅速做了評估和檢查安排,初步判斷為缺血性腦卒中且梗塞缺血面積較大。
彼時,萬曙和醫院神經介入科副主任吳炯主任醫師等人或準備下班或已踏上回家路,但在接到醫院電話時,皆二話不說趕回了醫院。
經與家屬溝通,萬曙帶領的卒中團隊立即為許大伯進行靜脈溶栓,從患者到醫院至用上溶栓藥物的時間(DNT)僅用20分鐘。40分鐘后,溶栓結束,許大伯恢復部分意識,右側肢體肌力慢慢恢復,但依然無自主說話能力。
萬曙分析,這是由于許大伯腦部大動脈閉塞、梗塞面積較大,溶栓藥物并未讓梗塞血管完全通達,當即給許大伯施動脈取栓介入術,借助體內插管介入的方法把血栓從堵塞的血管中取出,血流灌注良好。
術后第一天,許大伯不但能遵醫囑做動作,右手肌力恢復到4級(正常肌力為5級)。半個月過去了,許大伯恢復得不錯,不日即可出院回家休養。
房顫已成為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
最大危險因素
許大伯雖然年逾古稀,但身形高大,頗為硬朗,也沒有不良嗜好。那么,好好的一個人為什么會中風?
在與許大伯和其子女溝通中,萬曙得知,許大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被確診患有冠心病合并房顫,并且覺得自己身體良好而不曾服用過抗凝藥物。
“簡單來說,就是患者患有冠心病合并心房顫動(房顫),此次因為急性房顫導致了缺血性腦卒中。”萬曙介紹,許大伯到院時已經意識不清,心率高達150次/分,血氧飽和度只有80%。急性房顫是指不規律的心房運動,會出現血流動力學紊亂,出現血栓形成附壁,血栓形成后脫落,后隨血液循環到達腦部,堵住了腦血管,繼而引起腦卒中。
房顫往往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它的發生和年齡密切相關,年紀越大,房顫發生率越高。在中國,70歲以上人群中,房顫患者占比約為10%。
“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最大危險因素,房顫患者合并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在40%以上。”萬曙表示,房顫最典型的表現是心慌心悸,當發現自己有心慌癥狀時,就要警惕房顫了。而且檢測也非常簡單,到醫院做一次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就能及時發現問題。
經此一事,許大伯不僅為浙江醫院卒中團隊送上錦旗和感謝,也保證自己今后一定按時吃藥,控制房顫。
腦卒中治療兼顧適合、安全及經濟
但搶時間最為重要
腦卒中發病急,危險系數大。也正是它極差的“口碑”,不少患者和家屬皆視其為洪水猛獸,渴望“最好的治療”。
從醫二十多年,萬曙也常會遇到一些患者家屬,上來就是“我要最好的,不管是醫生還是支架材料,不差錢!”
實際上,醫生會從最適合患者、最安全的治療和最切合患者經濟三方面來綜合衡量治療方案。也就是說,兼顧適合、安全和經濟,但在這三者之上的,是時間。
對醫護人員來說,救治腦卒中患者,搶時間就是搶生命。救治越及時,患者所損失的神經細胞就越少,神經功能損害也就越小。而治療每延誤5分鐘,后期康復或相關治療要延誤1周以上,自然得不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腦卒中治療時間窗為4.5小時,6小時內也可以接受。超過這個時間了,就要根據患者情況采取微創介入等手段進行救治。”萬曙強調,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癥狀,都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意識喪失或抽搐;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一側或兩側視力喪失或模糊;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眩暈伴嘔吐。
同時要注意,要第一時間選擇就近的,具備治療條件的綜合性醫院就診,并且就診時充分信任您的醫生,積極配合治療,不要把救治的黃金時間浪費在爭執討論上。
查出冠心病及其他血管疾病時
最好增加頸動脈斑塊篩查
雖然很多時候腦卒中來得猝不及防,但大多數腦卒中特別是缺血性腦卒中其實是可以通過篩查,發現風險后早干預,是可以預防的。
同心梗一樣,腦卒中也是因為血管堵住了。血管為什么會堵住?因為隨著我們的成長,血管就如同常年使用的自來水管,開始慢慢老化。
血液在血管內流過,脂質或其他物質沉積在了血管內膜(血管壁從內而外分為內膜、中膜、外膜),血管變窄了,彈性也差了。日積月累,血液不斷沖刷血管壁,沉積物越來越多,形成了不止一個斑塊。斑塊一旦脫落,流向心臟,導致心臟血管堵塞,就會造成心梗;流向大腦,頸動脈因此堵塞,就會帶來腦卒中。
“頸動脈斑塊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據統計,有接近1/3的腦梗死與頸動脈狹窄有關。”萬曙介紹,是以,一旦查出冠心病或其他血管疾病,如下肢靜脈血栓等癥時,一定不能忽視頸動脈斑塊的篩查。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頸動脈彩超,就可以明確頸動脈是否有斑塊或狹窄,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當然,血管造影(DSA)則是篩查的金標準。
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生不明原因的頭暈,或是經過常規處理依然控制不住血壓的,也要進行頸動脈斑塊的篩查,以及時處理風險因素,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目前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夠確切消除頸動脈斑塊,但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可以延緩斑塊的生長。
心源性栓塞也占了缺血性腦卒中的一部分。有數據表明,房顫導致的卒中占了整體的50%。因此,常規的心電圖、心臟超聲等也是腦卒中早期篩查手段。
萬曙也提醒,近年來腦血管疾病不乏年輕患者,年輕人別把年齡當作資本肆意揮霍,運動、飲食、娛樂都應適度。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要定期檢查,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增減藥物甚至停藥。商報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王婷 吳婧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