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西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神經科學家發現,夜間的白光(通常用來照亮病房的光線)與炎癥、腦細胞死亡和心臟病病人的高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
研究團隊首先用動物模型重建了心臟停搏,讓三組參試對象分別在昏暗的紅光、昏暗的白光和黑暗中度過夜晚。7個晚上后,研究人員評估其健康狀況。結果顯示,夜間暴露在白光下會導致多種不良結局:夜間接觸白光的一組參試對象死亡率升高,接觸紅光組和在黑暗中度過組的死亡率無差別。研究人員認為,夜間暴露在白光下會影響海馬體(大腦中對記憶形成起到關鍵作用的部位),并造成更劇烈的炎癥反應。
發表在《實驗神經病學》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改變夜晚光線的顏色,從廣譜白色變為紅色或關掉燈光,有利于心臟病的預后。由于目前的研究結果來源于動物,如未來研究能夠證明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臨床人群,將有助于住院心臟停搏患者的康復。(蕭忠彥)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