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2010年全國約有500名左右兒童精神科醫師,隨后這幾年數目有所增加,但到目前,估計人數不會超過1000人,但我國現在有3億多兒童和青少年。”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年會上,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精神衛生分中心主任謝斌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國兒童精神衛生工作起步于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該領域的專業醫生仍然非常匱乏。
1994年,湖南省曾進行了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這也是建國以來最大范圍的一次調查。盡管只是一個省的數據,結果也很觸目驚心,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為14.89%,平均每10個孩子中就有1~2個有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20多年后的今天,全國依然沒有大面積的流行病學調查關注過兒童精神領域。
相比之下,美國每十年要進行一次兒童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對兒童青少年中出現的精神障礙的患病率、流行病學特征、危險因素和規律等做到“心中有數”。
謝斌表示,我國兒童群體基數龐大,加之公眾對兒童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兒童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專業人才的匱乏,與現狀形成了非常不匹配的局面:一方面患者“掛號難、看病難”,另一方面,現有兒童精神科醫生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就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而言,兒童精神科門診醫生八點準時出診,經常工作到很晚才結束。盡管如此,依然有很多患者掛不到號,其中不乏來自全國各地的外地患者。
除此之外,我國現在由政府舉辦的專業兒童精神康復機構幾乎為0。兒童精神疾病恢復到正常標準并不僅僅是不哭不鬧了,還需要恢復孩子應該具備的社會功能。而美國等發達國家不但設立了相應的兒童精神康復機構,還有專門給患過精神疾病的孩子辦的學校,他們不能一下子走進普通學校,可以在這樣的學校慢慢適應。
但在我國,如今僅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長沙等大中城市的部分綜合或精神專科醫院,開設有兒童精神科,而眾多的中、小城市還沒有兒童精神科設置和服務。
“和其他疾病不同,兒童精神疾病診斷起來有一定難度,孩子小,不能完全表達病情,按照正常流程,半個小時看一個孩子比較合適,但我們的醫生半天即便連喝水和去廁所都免掉,也只能看二十多個患兒。”說到這里,謝斌表示很無奈。此外,社會對精神障礙的偏見和歧視也使這個領域的服務舉步維艱。很多家長即便愿意帶孩子去檢查評估,也不愿孩子真正接受專科治療,有家長一聽孩子被診斷為精神障礙,當場就把醫生開的藥方撕了。
謝斌表示,兒童精神科醫務人員隊伍也欠穩定,因為患者的特殊情況,加上待遇低、執業風險高等,會讓醫生經常有潰敗感。近些年,隨著政府及社會各界對精神衛生領域科普宣教的推進,上述情況得到一定改觀。
目前,正在實施中的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等部門制定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中,明確對青少年和在校學生心理干預的目標:到2020年,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咨詢與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室)并配備專職教師,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
《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相關內容
謝斌介紹,這些規劃和條例充分體現了政府對兒童精神健康和精神衛生工作的高度重視。希望未來兒童精神科醫生資源乃至整個精神領域的研究都會有更大發展和改進。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