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要想益壽延年,養腎是第一位的。《內經》里說,年過四十,腎氣自半,可見,40歲以上的人更需要學習養腎的常識。
腎為人的先天之本 養腎三字經需謹記
護好腳。腎經起始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保暖。襪子最好包住腳腕,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睡覺時,別把腳晾在外面,蓋被一定要下過腳底,上超肩膀;不要將雙腳正對著空調或電扇吹。足底有許多穴位,睡前按揉腳心的涌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大便暢。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惡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要做到大便通暢,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整飲食結構,多做運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能激發腎氣,加速排便。
喝夠水。水是生命之源,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飲水過少可能引起濁毒的滯留,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應至少喝8大杯開水(注意:不要以飲料代替),以沖淡尿液,預防結石等腎臟疾病。
睡好覺。充足的睡眠對于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有著重要作用,睡能還精、養氣、健脾益胃、堅骨強筋。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長期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不縱欲,以利于腎精的養護。
別憋尿。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上廁所。否則,憋尿過久會導致膀胱壓力升高、膀胱壓力反射紊亂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響輸尿管—膀胱抗反流機制,導致尿液反流,容易誘發腎盂腎炎,甚至造成腎功能損害。
吞津液。我國古代養生之道特別重視唾液的價值,認為吞津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口腔中的唾液,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人的唾液含有多種有益物質,具有助消化、中和胃酸、抗菌、增強免疫等功能。平時多用舌尖舔動上顎,或者含個棗核都能生津。
按摩腰。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門穴、腎俞穴、腰陽關穴、腰眼穴等,平時可經常按揉或叩擊腰骶部,摩擦腰部兩側,活動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溫腎陽、利腰脊、通經絡。平時散步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慎用藥。是藥三分毒,具有腎毒性的藥物主要有氨基糖甙類、萬古霉素、造影劑、重金屬、順鉑、非甾體抗炎藥、頭孢菌素等,一些中草藥如關木通、馬兜鈴等也可引起腎損害。使用藥物時要提高警惕,防止濫用或用藥種類過多,對具有潛在腎毒性的藥物,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征與方法、劑量、療程。
多吃黑。中醫學認為,黑色食物具有補益腎精、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等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黑色食物的顏色主要來自于其中的花青素,這種植物色素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癥的風險。此外,黑色食物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也比淺色食物要高。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莓、黑豆,多飲紅茶,以達到補益腎氣、延緩衰老的作用。吃黑色食物的時候也要注意,千萬不要過量食用,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反而影響健康。
年輕多動陽氣旺 老來靜養益腎腦
運動是最好的“健康處方”,可以強健心肺功能,鍛煉反應和協調能力。但運動方式不可千篇一律,年輕人應多動,老年人則更應注重靜養。
少年時陽氣初生,到了青年時期陽氣達到最旺盛、最有活力的狀態,進入老年以后陽氣活力減弱,這時它不再開拓,只要守住自己一生的“成績”就行。所以,老年人陽氣衰退,需要注意收藏,不宜大量過度釋放能量。但現在的社會經常出現相反的情況,年輕人天天胡吃海塞,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是上網玩游戲,一坐幾個小時不活動;老年人則迷戀各種動感的廣場舞,一跳就是一兩個小時。應該說,這兩種生活習慣都不健康。
年輕人由于氣血旺盛,需要有一定的運動量才能使旺盛的氣血充分運化開。運動量不足,直接的后果就是氣血不暢,天長日久會引起氣滯血瘀。現在冠心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提前,和年輕人不注意運動鍛煉有一定關系。相反,多運動的年輕人大多生機勃勃,使陽氣得以生發。如果不運動,陽氣就不能充分打開,整個人的狀態也會萎靡不振,也就無法為年老時陽氣的守成打好基礎,從而連累年老時的身體狀況。
進入老年以后,由于自我保護的需要,人體的陰陽氣血會主動收斂潛藏,以腎精的形式儲存起來。如果從事劇烈運動,就很容易擾動精神氣血,相當于調用自己的精氣來彌補運動消耗。而腎精有一定的儲備量,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什么損耗,反而表現出精力旺盛的狀態,但長久來看肯定是有害的,等腎精的儲備嚴重不足時,人就會突然出現體質下降等問題。因此,老年人適合靜養,從而使得五臟安和,五臟的精氣進一步匯合成腎精。腎精充足,老年人的體力和反應能力就會有較好的表現。但需要注意的是,靜養絕不等于完全靜止不動。很多老年人氣血不足,容易變懶,習慣天天躺著或者坐著,這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靜養的正確含義應該是,避免劇烈的運動和精神波動,代之以舒緩流暢的運動,保持精神安逸。我國傳統的內家拳術都符合這個要求,可以涉獵一下。另外,飯后悠閑地散步也是很好的方式。總之,目的就是要使精神安定下來,保持氣血流暢,保持不溫不火的狀態。
老忘事?可能是腎臟撐不住了
愛忘事、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經常無精打采……出現以上情況,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是壓力太大、腦子太累了或是沒休息好。其實,這些表現也可能與“腎虛”有關。專家提醒你,可別怠慢了腎臟,它可是你的“生命之源”。
《黃帝內經》記載:“腎主骨,生髓,通于腦”。意思是說,腎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
中醫認為,髓又分為骨髓、脊髓、腦髓三部分。其中,骨髓藏于全身骨骼之中,起到營養骨頭的作用,最終匯聚到脊髓;同時,脊髓又和腦髓相通,皆由腎精所化生。
也就是說,大腦的營養來源于腎精。因此,腎功能的好壞會影響到大腦的功能。
另外,《醫學心悟》中也有“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之說,也說明了腎之精氣盛衰對大腦認知功能的影響。
正是由于腎與大腦間的微妙關系,我們才可以通過養腎來益腦。
如果腎氣健旺、腎精充足,則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動作靈巧。
若腎精虧少,腦髓得不到濡養,就會出現頭暈、健忘、思維遲鈍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認知障礙。
養腎,從6點下手
既然腎和我們的大腦關系密切,那要想記憶力好、思維敏捷,養好腎很關鍵。趙文景建議,日常生活中養腎,不妨從以下方面入手。
1、食療有側重
腎陰虛的人應以“清補”為主,如瘦豬肉、鴨肉、黑豆、綠豆、冬瓜、桑葚、山藥、海蜇等。盡量少吃辛辣的、性偏溫熱的食物。
腎陽虛的人則吃些羊肉、鹿肉、韭菜等溫腎壯陽的食物。
2、生活方式要健康
控制體重,作息規律,不熬夜,戒煙忌酒,適量飲水等要素必不可少。
與此同時,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養腎過程中,適量的運動尤其不可或缺。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都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肢體的功能活動由肝腎支配,適當進行肢體運動,有助于激活肝腎的陽氣,養筋健骨,通脈活絡,增強抵抗力,達到強身健腎的目的。
3、藥膳方
百合蓮子羹:鮮百合30克、蓮子30克、枸杞子15克,冰糖少許,文火慢燉至熟爛,有補腎養陰,養心安神的作用。
六子補腎湯:韭菜子、菟絲子、五味子、女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15克,加入清水,一起入鍋煎煮后取汁溫服,每日一劑,具有補腎固攝的功效。
桑葚茶:桑葚15克、烏梅9克、冰糖少量,清水煎煮,取湯飲用,可養陰、生津、止渴。
4、護腎常用藥
目前,強腎健體的中藥分為滋補腎陰和溫補腎陽兩類,其中常用的滋補腎陰藥有熟地、山藥、石斛、枸杞子、龜甲等;溫補腎陽的有淫羊藿、肉蓯蓉、補骨脂、核桃仁等。
此外,在臨床上,中成藥也有很多,其中常用于滋補腎陰的有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溫補腎陽的有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右歸丸等。
5、穴位按摩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門穴、腎俞穴、腰陽關穴、腰眼穴等。
平時可經常按揉或叩擊腰骶部,摩擦腰部兩側,活動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溫腎陽、利腰脊、通經絡。平時散步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6、節欲
需要提醒的是,保養腎精要注意節欲。不要過早地進行性生活,婚前頻繁手淫、婚后放縱性欲,都會損耗腎精。
養腎“三字經”
揉耳朵
中醫學認為:“耳者,腎之官也”。意思是說,刺激耳部,可以調節臟腑功能,益腎強身。
具體方法是: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平心態
中醫認為:“恐則傷腎。”注意調控情緒,不要大喜大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呵護腎臟。
護腰腳
腎經起于足底,且腰為腎之府,而足部、腰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上衣長度合適,注意不要露腰、露臍。
不憋尿
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引起感染、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就要及時排出。
養好腎經才能抗衰老
腎作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是人體在遺傳上稟賦最充足的臟器。足少陰腎經也是與人體臟腑聯系最多的經脈,是生命活動的“健康線”。腎經氣血旺盛、經絡通暢,人才會強壯長壽。
腎臟最重要的功能是“藏精”,既藏先天之精,也藏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即稟受于父母以構成臟腑組織的原始生命物質,與人的生育有關,故民間常把性功能障礙歸于“腎虛”;后天之精由脾胃生成和運化而成的水谷精微藏于腎臟中,主人體的生長發育。保養好腎中精氣,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關鍵。
腎臟的循行路線起于小趾下部,斜走足心至然骨穴,循內踝后方入跟中,上行至腘內廉、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肺中分出一支脈,絡于心,接手厥陰心包經。途徑涌泉、然谷、太溪、筑賓、陰谷等共54穴。推薦5個腎經的保健方法。
1.經常揉搓涌泉穴可滋陰補腎、頤養五臟,鼓舞腎經氣血運行。
2.因腎經起于足底,經常以艾葉水泡腳可打通腎經。
3.太溪穴為腎經上的原穴,經常刺激該穴可激發腎臟這個“先天之本”的原動力。患有慢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的人不妨常試一試。
4.按摩、艾灸腎經上的穴位或敲打腎經,在下午5~7點腎經當令之時效果更好。
5.飲食上可適當多吃些黑米、黑豆、芝麻、木耳等黑色食物;起居上,冬季是腎臟封藏的好時機,應無擾其陽,節制房事,保證充足睡眠。
老人護腎要講究“三早”
早發現:如廁后多看一眼
雖然慢性腎病起病隱匿,但并不是說它無跡可尋。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師趙怡蕊主任建議,老年人日常可以養成如廁后看一眼的習慣,觀察下尿液的顏色和性狀。
若尿中有泡沫,放置一個小時后觀察泡沫仍不消失,或勞累、感冒、上火后尿色加深,呈濃茶色、醬油色,應及時到腎病科進行尿液檢查。
此外,貧血、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皮膚瘙癢、腰痛等都可能是慢性腎病透露的信號。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非常普遍的現象;食欲減退或惡心、嘔吐是慢性腎衰的早期消化道反應;慢性腎衰患者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體內聚集,不斷刺激血管和皮膚,常常還會引起皮膚瘙癢。”
“腰椎間盤突出、婦科問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都會引起腰酸、腰痛,但應首先考慮慢性腎病,比如腎炎時,腫大的腎臟牽拉包裹它的被膜會導致腰酸、腰痛。”
早預防:血壓血糖控制好
高血壓和腎臟病可謂是兩個“難兄難弟”。腎臟病往往會引起高血壓,比如老年人多見的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同時,高血壓反過來會導致心、腦、腎等多個靶器官損害,因此高血壓患者也是腎臟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血尿酸升高是腎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有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腎病,且病程越長危險越高,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病,往往更加難以控制。
這兩大人群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以減少腎臟損傷。無癥狀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高脂血癥),最好每年至少做1次尿常規檢查。
早治療:三分吃藥七分養
首先就是要保證合理的飲食結構。“提倡優質低蛋白飲食,通常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6克。建議其中一半應為優質蛋白質,即富含氨基酸的動物蛋白質,尤其是蛋及奶。”
“鈉鹽攝入量限制在2~3g/d,同時禁食腌制食品;限制含磷較高的食物如汽水、酵母、內臟類、干豆類、堅果類;血鉀高時,應少選用鉀離子含量高的疏菜水果,如紫菜、冬筍、菠菜、咖啡、濃茶、雞精等。”
此外,浮腫明顯的患者必須限制每天的液體攝入量。通常經口攝入的液體量大約等于全日排尿量加500ml為宜。
其次,要堅持鍛煉并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午時睡眠可養腎陽,子時睡眠可養腎陰,建議大家保持”子午覺”的好習慣來護腎。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