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不少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往往由多種慢性疾病導致,與勞損和退化有密切關系。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足跟疼痛、腫脹或壓痛,走路時癥狀加重,多發(fā)于中年男性肥胖者,經(jīng)常一側或兩側同時發(fā)病。
冰敷足底緩解跖筋膜炎。一走路就開始疼是跖筋膜炎的典型癥狀,多表現(xiàn)為晨起或長時間休息后走出的第一步疼痛,行走十余步后緩解,但長時間步行或久站后疼痛又加劇。高弓足、扁平足等畸形患者容易罹患該病。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當跖筋膜反復、長期超負荷,將誘發(fā)炎癥,形成退變、纖維化,導致跖筋膜炎。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跟骨附著處鈣鹽沉積和骨化,形成骨刺。
這類患者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塊敷于足跟和足底,每天4次,1次15~20分鐘;選擇特殊足墊支持足中弓區(qū)域,平時要避免跑步及其他加重疼痛的活動;口服阿斯匹林或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必要時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保守治療半年以上,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手術,以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治療為主。
足底脂肪墊炎要少負重。該病癥狀是后跟痛,常與走路多、負重、體質下降、近期體重明顯增加、鞋底薄有關。壓痛點在足跟正中點靠后,特點是坐一會兒突然站起時或起床著地時疼痛明顯,活動后明顯減輕。這是一種炎癥刺激產(chǎn)生的疼痛,隨著足跟與地面的擠壓使血流增快,炎性物質被部分帶走,疼痛緩解,休息時炎性物質會再次積存。
這類病人平時要少負重走路;肥胖人群需要減重;最好穿松軟、厚底的鞋子;如果是汗腳,最好長期備用兩雙鞋子;避免在寒冷、潮濕的地方久待,保持足底溫暖,鞋內干燥;平時可采取熱敷或局部用藥。
適度運動趕走跟腱炎。跟腱炎常表現(xiàn)為足跟部上方、內部疼痛,比如酸痛、壓痛、僵硬,活動后疼痛加劇。它可能發(fā)生在跟腱的任意區(qū)域,通常在清晨或劇烈運動后的休息期間發(fā)作。
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勞損形成的無菌性炎癥,因小腿腓腸肌和跟腱反復、過度承受牽張力所致,比如突然增加鍛煉的強度或頻率。跟腱兩端受到擠壓時有強烈疼痛或壓痛感。如果病變惡化,跟腱會出現(xiàn)腫大,造成結節(jié)。扁平足人群要留意跟腱炎。
跟腱炎患者運動時要穿合適的鞋,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后做適當?shù)姆潘苫顒?經(jīng)常牽拉和加強小腿肌肉訓練;日常運動中可以逐漸增加登山、爬樓梯項目。如果需要,患者可使用支撐墊,減少對跟腱的拉伸,還可在夜間睡眠時使用夾板,固定跟腱。病情較重的人,建議穿步行靴或使用拐杖,有利于跟腱修復,也可選用消炎止痛的藥物外敷,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
跟骨滑囊炎要靠“養(yǎng)”。這種炎癥早期會在足跟后上方出現(xiàn)輕度變硬,伴隨壓痛感的紅斑。患者常在此處貼上紗布以減輕鞋的壓迫。當發(fā)炎的滑囊增大時,跟腱上就出現(xiàn)一個明顯疼痛的紅色腫塊,有時腫脹會擴展到跟腱兩側。
長期、持續(xù)、反復、集中和力量稍大的摩擦和壓迫是產(chǎn)生滑囊炎的主要原因,比如女性長期穿尖而窄的皮鞋。
這種病癥治療的關鍵在于“養(yǎng)”,外用藥物止痛,熱水泡腳。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治療,并注入氫化可的松。平時患者避免穿高跟鞋、硬鞋或不合腳的鞋,可以進行適量運動。
跟骨高壓癥要抬高下肢。跟骨高壓癥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和長期站立者,以晨間下地負重時最痛,并有明顯的靜息痛或靜息時跟骨酸脹感,且壓痛廣泛,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出現(xiàn)這種癥狀的患者最好在早期就開始抬高下肢休息,1~2周后癥狀可緩解或消失,也可采用物理療法。經(jīng)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其目的是降低跟骨內壓力,最常見的是鉆孔減壓術。
預防緩解足跟痛,也可以試試運動處方。
1.松解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脛骨前肌。
訓練方法:松解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脛骨前肌,前后來回滾動網(wǎng)球、泡沫軸,動作要慢,讓肌肉充分舒展。每組每次3~5分鐘,重復2~3組。
2.足底筋膜拉伸。
訓練方法:取坐位,用手抓住腳趾向上、向后牽拉,直到足底有舒適的牽拉感,維持該姿勢約15~30秒,然后放松。重復該動作5次為一組,每天進行3組訓練。
3.站立位腓腸肌拉伸。
訓練方法:面墻站立,將患腿盡量向后伸,雙臂前舉扶墻至與肩同高。前腿膝蓋稍彎曲,身體前傾。過程中保持后腿伸直,腳跟盡量不離地。當感到小腿后側有牽拉感時,維持20~30秒。若沒有緊張牽拉感時,可以增加前傾程度,直到小腿后方緊張感出現(xiàn)為止。每次3~5組,每組3次。
4.站立位比目魚肌拉伸。
訓練方法:面墻站立,使患腿在后,雙手前伸與肩同高,扶墻。彎曲雙膝至下蹲位,腳跟不離地。身體向前傾,將重量施加在腳上,但腳跟始終不離地。后腿有牽拉緊張感后,保持20~30秒。如果能夠輕松完成,沒有明顯緊張感時,可以繼續(xù)向前傾或將膝關節(jié)屈至更低位置,以增加訓練難度,達到更好的效果。每天3~5組,每組3次。
5、臺階拉伸訓練。
訓練方法:雙腳站立在臺階邊緣,腳跟離開。臺階兩側最好有扶手等支撐物保護。將腳跟向下壓低,直到小腿后方有牽拉感。維持15~20秒,每天3~5組,每組3次。整個過程要緩慢、輕柔地進行,如果感覺不明顯,可以試著將腳跟放得更低一點,直到有緊張感,但不要過度。
6.強化足底屈肌。
訓練方法:將一塊毛巾放在地面上(也可改為抓彈珠),患腳平放于毛巾上,腳后跟著地,用腳趾不斷地抓住毛巾,然后放開。每組10~20次。
除了這些動作外,還有2個動作可緩解足跟痛。
1.足弓拉伸。
訓練方法: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條毛巾把足前部裹起來,然后雙手拉動毛巾,拉伸大腳趾根部球狀關節(jié)和腳踝,直到膝蓋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可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2.腳底蹬踏動作。
平躺在床上,雙腳伸直,模擬蹬自行車的動作,這個動作能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能力,減輕局部炎癥。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