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節保養,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各種運動對骨關節的影響是不分年齡的,每一個重視體育鍛煉的人,都得面臨養護關節的問題。5月23日,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關節科、運動醫學科主任、南方醫科大學骨科系副主任蔡道章教授做客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微課,為粉絲解答關節病的疑惑。
蔡道章表示,生命在于運動,但不適合自身身體條件的、長期超負荷的運動會對關節造成損傷。現在一般通過改善運動方式、減重、理療、適當用藥等保守治療即可將關節疾病控制住,必要時還可進行手術治療,但任何手術都不及自己原來健康的關節,日常注重關節保養非常重要。
退行性骨關節炎門診最多見
蔡道章介紹,關節病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感染性關節炎和非感染性關節炎。隨著衛生條件的提高,感染性關節炎很少了,更多見的是非感染性關節炎。非感染性關節炎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退變性骨關節炎,在中國約有一億人受其困擾。還有一類跟免疫有關,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退變性骨關節炎是大家比較關心的,門診中也最常見。”蔡道章介紹,骨關節炎又可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針對原發性骨關節炎,目前還不知道其確切的發病原因,跟種族、運動習慣、肥胖、職業等有關。研究表明,體重減掉5公斤,有癥狀的骨關節炎可能減少50%。
由于大部分關節炎早期沒有典型癥狀,診斷一般比較困難,等到患者就診時,往往癥狀已經比較嚴重了。“所以說養護好關節是一件要從日常良好習慣做起的事,包括適度的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形式等。一方面關節也是用進廢退,另一方面又像機器的運轉一樣,存在零件磨損問題,需要博弈。”
冷水、缺鈣跟關節病無直接關系
有粉絲擔心經常接觸冷水,比如常年在廚房工作,洗菜、洗碗,會不會導致關節疾病。蔡道章介紹,西醫認為,水并不會導致風濕。常用手,造成肌腱勞損的可能性比較大,建議不要用力抓東西,工作完注意休息,還可以做一些肌腱鍛煉。他提醒,有手麻癥狀時還要警惕腕管綜合征,腕管神經周圍如果發生水腫或者長了東西也可能造成麻痹。
另外,很多人認為關節出問題與人體缺鈣有關,蔡道章表示,理論上來說,缺鈣與否和關節疾病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嚴重缺鈣、骨質疏松的病人可能會產生骨關節軟骨下的微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補鈣效果是不理想的,需要配合補充維生素D,也可以多曬曬太陽。人體之所以缺鈣是因為鈣沉積不到骨頭上去,身體缺乏維生素D造成鈣的流失,因此補鈣的同時必須同時補充維生素D。此外,研究發現,單純的吃鈣片,心臟病的發病率也會提升。
經常爬樓梯、跑步機跑步最傷關節
運動中保護關節和關節的損傷,是很多粉絲關注的熱點問題。蔡道章說,保持運動非常重要,但過度運動則對關節有害。
蔡道章介紹,很多患者反應運動后出現膝關節不適,其病變多與髕骨關節對位不良有關。腿在發育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一些變化,力線不正常了,髕骨關節的應力點出現異常,就會出現髕骨關節的退變。如果越來越嚴重,建議找醫生看一下,評估一下髕骨關節情況。
穿過高的高跟鞋、經常爬樓梯等都會對髕骨關節造成損傷。如果鞋跟很高,股四頭肌要猛烈收縮,才能保證站立。經常爬樓梯也會造成髕骨關節損傷。
“很多運動是需要教練指導的。”很多人喜歡在跑步機上跑步,蔡道章認為,跑步機跑步會對關節造成損害。跑步機是動著的,為了保持平衡,肌肉收縮和在平地上不一樣,會造成肌肉力量的變化,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他不建議長期在跑步機上跑步。
從保護關節的角度出發,建議選擇慢跑、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深水中行走等既能有效鍛煉又對關節損傷不大的運動。
關節置換手術沒那么可怕
很多粉絲認為,骨頭斷了比韌帶斷了要嚴重得多。蔡道章說,實際上骨頭斷了接上去之后可以完全恢復,韌帶一旦斷了想完全恢復是不太可能的。
“很小的巧力就足以使得關節韌帶斷掉。”蔡道章解釋說,做韌帶重建手術主要是預防再損傷、預防骨關節炎,特別是前叉韌帶斷了之后,照樣可以跑步運動,看樣子影響不大,實際上磨損很大,關節老化比普通人快得多。他透露,一般而言,如果關節韌帶斷了之后沒做手術,可能8~10年關節軟骨就會退變,出現早期骨關節炎的變化。
蔡道章提醒,如果運動時扭到之后聽到響聲(韌帶、半月板可能有撕裂)、穩定性不好或者運動后出現關節的明顯腫脹,一定要及時就診。
“及早就醫對關節修復、預防后發疾病非常重要!”蔡道章強調,關節除了保持活動度,穩定性也非常重要。一旦關節失去穩定性,就會出現關節退變,發生骨關節炎。
談及關節病的治療,蔡道章表示,對于任何疾病都一樣,能不做手術盡量不做手術。尤其對于骨關節炎,首先要查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骨關節炎,明確以后一般通過保守治療,用一些消炎鎮痛的藥物、理療、運動等就能將其控制住。
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治了兩三個月之后仍然腫得厲害,可以做微創手術把滑膜切了;骨關節炎患者如果長期腫脹、疼痛,出現絞索(卡住,不能動彈),拍片發現半月板破了或者有游離體,也可以做手術。
到了晚期,關節大量骨質增生、活動受限、影響正常生活,此時可以進行全膝關節置換。很多人認為這個手術是把整個膝關節“鋸掉”,再換一個假關節上去,實際上并不是,而是換一個人造金屬軟骨上去,一方面可以幫助病人腿伸直,同時減輕疼痛。
關節置換后運動需降級
置換的人造關節能用多久由三方面因素決定:關節設計是否合理、醫生的技術、術后的保養使用。從關節設計上來說,使用二三十年是沒問題的。蔡道章強調,所有的骨科手術,手術的技術是一方面,術后的康復鍛煉非常重要,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
很多粉絲關心做完關節置換術后是否還能像以往那樣運動,蔡道章表示,人工關節是人造的,其活動范圍和功能達不到人體原本的程度,過度運動會加劇磨損。術后建議降低運動等級,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對關節造成過度磨損,縮短關節使用壽命。騎自行車、走路、游泳、水中走路等都是不錯的鍛煉選擇。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