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醫保支付改革全國性大動作來了。除西藏外,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發文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細化各地執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數等。這意味著是什么病就按什么方案治,超標部分醫保直接拒付,關鍵性用藥當然不愁賣,而輔助用藥將“備受打擊”,新藥進醫院也將困難重重。
按病種付費全國推行
按病種付費是國家新醫改重頭戲。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17年起,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而此前發改委就在官網發布了《關于推進按病種收費工作的通知》,明確了320個具體病種供各地在推進按病種收費時使用。隨后多省發布相關工作通知,還有不少地市已經在推廣進行。
按病種收費的統一標準包含患者住院期間所發生的診療全部費用,即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整個過程中的診斷、治療、手術、麻醉、檢查、護理等各種費用。
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按病種付費的推行意味著,醫院創收變為成本支出。“將藥品、耗材和檢查等費用打包支付,這些都化為了醫院的成本,而過去則是創收項目。醫生對處方內藥物、耗材下手開單時會更為謹慎,因為不加控制就可能導致科室、醫院產生虧損,畢竟醫保支付額在那里擺著。”他認為。
輔助用藥“備受打擊”
費用固定情況下,關鍵性治療用藥可以繼續享受政策報銷紅利不動搖,而可用可不用的輔助藥就會“備受打擊”。但在行業觀察人士眼中,我國輔助用藥本就存在濫用。此前有調查表明,我國98%的醫療機構存在輔助用藥不合理使用情況,不少輔助用藥甚至能躋身醫院銷售排名前十。“對治療起到關鍵作用的藥物沒有得到充分合理使用,反而輔助藥水分過多,被擠掉大部分也是應該的。”他透露,輔助用藥過往也是商業賄賂的重災區,高回扣比例或使得部分醫生樂此不疲開處方。而當前醫療衛生部門的控費方法就是降低藥占比,輔助用藥成為首當其沖被削減對象。去年年底,包括廣東等地還曾爆出過輔助用藥限用、停用清單。
除此之外,新藥想進入醫院渠道也越來越難。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按病種收費后,醫院為了應對醫保支付的控費要求,會構建疾病用藥品類,而一旦建立就不會輕易更改,新藥“入場”后想替換其他藥品或增補進方案之中,都會面臨不小難度。
“總的來說,按病種付費可以規避很多用藥不合理現象,避免醫保支出浪費,但對于不少藥企而言,今年銷售業績或大舉下滑,要考慮換渠道發展、產品轉型的問題。”觀察人士表示。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