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病學科繆中榮教授等牽頭,中國卒中學會等組織全國40余位知名專家編寫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影像評估中國專家共識》日前發布。《共識》是在建立適合的影像評估方案基礎上,實現“量身定制”的卒中規范急救流程,為AIS患者的術前篩選及術后評估提供指導。
卒中是嚴重威脅我國人口健康和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占所有卒中的70%,我國每年新發AIS患者超過200萬。AIS治療的關鍵是急性期,靜脈溶栓可以改善患者預后,但對大血管閉塞效果欠佳。《共識》將從影像學角度對如何評估大血管閉塞、判定核心梗死區域、評價側支循環代償以及缺血半暗帶提出相應的推薦意見。
《共識》指出,計算機斷層掃描(NCCT)應作為可疑AIS患者首選的影像篩查方法,以除外出血性腦血管病。實施血管內治療前,盡量使用無創影像檢查明確有無顱內大血管閉塞;對可疑大血管閉塞患者,推薦使用一站式CTA﹢CTP(CT灌注成像)檢查方案,快速實施術前影像評估,以指導血管內治療。患者發病3小時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9分或發病6小時內、NIHSS評分≥7分時,提示存在大血管閉塞;無條件實施無創影像評估時,建議應用NCCT排除顱內出血后,快速進行全腦血管DSA評估血管閉塞情況及側支循環代償,選擇適合的患者實施血管內治療。
《共識》指出,核心梗死體積與血管內治療功能預后密切相關,推薦使用NCCT/CTP/MRI /DWI(彌散加權成像)評估患者梗死體積或計算Alberta卒中項目早期CT評分(ASPECTS);對于ASPECTS評分≥6分或核心梗死體積<50ml的AIS患者,推薦盡早行血管內治療;對于ASPECTS評分<6分的AIS患者,建議完善更多的影像學檢查,評估側支循環及缺血半暗帶情況,以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
《共識》認為,側支循環的好壞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可挽救腦組織的多少,有效的側支循環評價能夠識別可能從早期血管開通中獲益的患者。如對擬行血管內治療的AIS患者,推薦完成代償相關血管的腦血管造影,評估基線側支循環狀態,可應用美國介入和治療神經放射學學會/美國介入放射學學會(ASITN/SIR)側支分級系統,協助預測血管內治療的風險和獲益;也可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多時相CTA檢查評估側支循環的代償程度,以進行危險度分層。
《共識》指出,缺血半暗帶為腦梗死核心灶周圍,快速有效地識別核心梗死灶與周圍潛在的可挽救腦組織對于選擇適合治療的患者這非常重要。對于經篩選發病6小時以內,ASPECTS評分<6分、擬接受緊急再灌注治療的患者,或發病超過6小時、擬接受緊急再灌注治療的患者,建議完成CT灌注檢查以明確梗死核心區和缺血半暗帶體積。推薦使用一站式CTA+CTP檢查方案縮短多模式CT的檢查時間;對于無法完成CT灌注的卒中中心,可根據CTA源圖像進行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帶的判斷,也可以通過核磁共振DWI+MRA+PWI進行術前評估。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