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戰狼Ⅱ》在國內外“引燃”觀眾的激情,影片中的中國援非醫療隊也受到了各方關注?,F實中正有一批批援外醫療隊員深入非洲各地,幫助當地人民抵御疾病侵襲。據統計,50多年來中國累計向60多個國家派遣了超過2萬名援外醫療隊員。在幾內亞,類似《戰狼Ⅱ》中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克服困難勇于擔當
2017年7月,北京朝陽醫院派出了第二十六批中國援幾醫療隊,在幾內亞首都的中幾友好醫院工作。醫療隊副隊長、胸外科主任醫師王洋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韓語和法語,專職翻譯忙不過來的時候,他就擔當起溝通的橋梁。
性格外向的王洋,是一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天天在幾內亞樂呵呵工作的他,其實克服了許許多多困難,他說,作為一名黨員,當組織和國家需要時,必須克服所有困難。圓滿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去年,他的兒子剛滿7歲,上小學一年級,是醫療隊隊員子女中最小的一個。他的妻子是國航客艙部主任乘務長,飛來飛去顧不了家。王洋說服了家中的老人、妻子和孩子,毅然地踏上了援非之路。他的座右銘清晰地表達了他的目標:做一名合格的“身著白大褂的外交官”。為了這個目標,他工作主動熱情,敢于擔當,贏得患者和醫院方面的一致贊譽。
醫療隊里還有一位“特殊”隊員,他是兩次走進幾內亞的骨科專家楊鐵軍。2002年,楊鐵軍曾作為中國第十八批援幾醫療隊隊員在幾內亞工作兩年,救治了眾多患者。
幾內亞國內醫療條件比較落后,以往很多手術都要出國才能做。經濟條件好的幾內亞人會去法國,中產階層人士一般會選擇北非的幾個國家,而普通百姓接受高質量手術治療的機會非常渺茫,很多病就此被耽擱了。來中幾友好醫院就診的骨折外傷病人很多,而能做骨科手術的醫生卻寥寥無幾。援外期間,楊鐵軍每天任務繁重,經常最后一個離開醫院。
楊鐵軍這次到達幾內亞后實施手術的第一例患者是一名6歲兒童。這位兒童遭遇了車禍,傷勢嚴重,右上肢和下肢都有骨折、右股骨粉碎性骨折。小患者已經住了很久醫院,但是當地大夫不知道如何給這個孩子治療,只能暫時用石膏固定病肢。在楊大夫給小患者成功手術后僅兩周,小患者右上肢石膏已拆除,活動自如。孩子父母對中國醫療隊的感激溢于言表,孩子天真稚氣的小臉上又重現了往日的歡樂笑容。
作為兩次援幾的“老將”,楊鐵軍深有感觸地告訴本報記者:“15年前,第一次援幾時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非常艱苦。長時間、連續停電成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難。而今,中國幫助幾內亞建成了新的水電站,長時間停電已成歷史。我們現在工作的中幾友好醫院也是全部由中國援建,已正常運行5年多,硬件設施在當地領先。”
跨國馳援凸顯真情
2017年12月21日下午,醫療隊隊長李曉北正在會議室與幾方醫務人員商討著籌備醫學論壇的事宜。突然,一個陌生的異國號碼來電,焦急的聲音從電話另一端傳來:“我是中國第十九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隊長梁力暉,我們這里有一名中國商人今天凌晨突發昏迷,生命垂危,考慮腦出血,可能需要行腦室引流術,但是我們醫療隊沒有配備神經外科醫生。聽說你們有專家,能否過來幫幫我們?”“沒問題,我們全力配合…”李曉北快步走出會議室,立刻撥通醫療隊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楊新乾的電話,發送患者顱腦CT照片,再聯系醫療隊危重癥專家王爍,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不能有片刻耽擱!
幾塞兩國首都相距300多公里,交通環境惡劣,駕車需要六七個小時,還不包括通過邊防關卡以及諸多檢查站的時間。醫療隊員歷盡艱辛趕到了塞拉利昂成功進行了手術。術后,患者生命體征逐漸趨于好轉。隊員們緊繃的神經終于可以松弛一下了,此時墻上的時鐘正指向深夜兩點,距離援幾醫療隊接到緊急電話尚不足12小時。
看到病人情況穩定,實施手術的醫生才感到饑腸轆轆……從幾內亞駐地出發到此時,他們只喝了幾口礦泉水。
漢語培訓心更貼近
去年8月,第二十六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面向幾內亞醫務人員舉辦的漢語培訓班正式開課。這是首次面向中幾友好醫院全院而開設的中文課程,也是本屆醫療隊的創新之舉。課程題目為《跟我說漢語》,教材選用北京語言大學編寫出版的《漢語會話301句》,醫療隊員們積極參與教學工作。為了做好漢語培訓,李曉北頗費心思,他研究了好幾個晚上,最終讓家人在北京購買了《漢語會話301句》教材并郵寄到幾內亞。
課程啟動后,幾內亞醫務人員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中幾友好醫院院長卡馬拉要求各科室主任及護士長必須前來聽課。他說,學好漢語不但可以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中國,而且會讓我們與中國醫生的交流與合作變得更加通暢和高效。漢語教學課堂堂爆滿。中國醫療隊員希望通過在幾內亞18個月的工作,不僅能為當地帶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醫療理念,更期待通過漢語培訓,讓幾內亞同行更多更好地了解深厚的中國文化。李曉北告訴記者:“語言和文化從來都密不可分,希望這些積極勤奮的非洲學員們能夠有所收獲,通過努力學習,逐步在工作中主動使用漢語,為醫療隊的醫療援助工作提供便利。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當地朋友就此機會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愛上中國文化,不斷加深中國與幾內亞之間的友好感情。”如今,幾內亞醫生經常主動用漢語向中國醫生問好,有些人還會拉著中國醫療隊員的手,主動把課堂上所學習的簡短對話演練一遍,認真的表情讓人感動。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