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2012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數量 數據來源:Wind |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大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砥礪奮進,成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增長迅猛,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股債融資穩步增長,市場結構明顯優化,多層次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進一步發揮。
當前,以注冊制改革為契機,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步履不歇。今日起,本報推出“資本市場十年嬗變”系列報道,回眸過去十年我國資本市場的成長與嬗變,并賡續奮進力量。
十年來,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明顯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持續推進,資本市場通過發揮樞紐作用,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市場結構明顯優化
十年間,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也實現跨越式發展。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大幅增長,我國資本市場規模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9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4955家,總市值76.16萬億元。回望2012年末,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2494家,總市值為23.04萬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A股市場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體現、企業規范發展的需要、機構和家庭資本配置能力的提升,以及資本市場法治化、市場化建設的成效。而行業市值結構的變化則反映了我國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及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果。
在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長的同時,其整體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正加快向科技引導型方向邁進。來自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超過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約20%增長至約37%。
來自中上協的報告顯示,從上市公司的資金流向來看,2021年全年滬深A股募集資金總額為5363.48億元,其中,主板募資1839.21億元,創業板募資1475.24億元,科創板募資2049.04億元,科創板、創業板募資占比為65.71%。資本流入創新創業企業的比例逐年上升,資本市場不斷促進制造業向高技術、創新型制造業轉型升級。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持續推進
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A股全面注冊制漸行漸近。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到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再到設立北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各板塊間互聯互通與全面注冊制相輔相成。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結構在發生明顯變化。滬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堅守“硬科技”特色,創業板繼續保持“三創四新”特點,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同時,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創板肩負著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使命,突出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來自上交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474家,總市值達到5.31萬億元。開市三年多來,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硬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形成。
創業板塑造支持創新企業持續成長的市場機制,板塊定位“三創四新”,已成為多元包容的創新企業上市高地。自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首批18家公司成功上市后,創業板上市公司規模迅速壯大。截至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200家,總市值達到10.40萬億元。
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市場定位,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紐帶作用,延伸中小企業融資成長路徑。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115家,總市值1751.74億元。上市公司以中小企業為主,“專精特新”公司占比高。北交所成立近一年來,各項制度建立并有效運轉,各類市場主體踴躍參與,合格投資者超500萬戶,社保基金、保險資金、QFII等均已入市,超500只公募基金加速布局,初步形成了一個良性市場生態。
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表示,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資本服務。難能可貴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將一級市場的IPO、VC/PE,甚至更早期的天使投資都帶動起來,能夠服務科創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全生命周期,對于這些企業的發展,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田利輝認為,近十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實現全面性、聯通性和規范性。多層次資本市場已能夠全面服務我國的大中小微企業,能夠借助轉板等制度來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聯通發展,而且通過適合各自板塊的制度構建和監管優化基本實現了規范發展。
“近十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成效顯著,不僅通過‘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切實推動了法治化和市場化,也成為我國企業融資及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平臺。”田利輝表示。
服務實體廣度深度顯著拓展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始終遵循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導向。李超表示,這十年,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顯著拓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幅增強,市場法律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十年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量質雙升。一方面,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不斷增長,占GDP的比重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以股債為代表的直接融資獲得長足發展,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54萬億元,同比增長9.24%,遠高于同期GDP增速,占GDP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實現凈利潤3.25萬億元,同比增長3.19%。其中,非金融類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9.23萬億元和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0.89%和4.55%。自2021年一季度起,實體企業營收增速持續高于金融類公司,顯示我國經濟脫虛向實的良好發展態勢。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十年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得到國際資本和境外機構的高度認可。與此同時,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也大幅增強,A股市場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總體來說,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平穩的運行階段,這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
頭條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