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公司被立案調查。江蘇陽光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股15日開盤便被封死跌停直至收盤。根據同花順統計,年內至今已有逾50家公司或股東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同比大增逾六成。
江蘇陽光表示,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立案調查工作。公司將持續關注上述事宜相關進度,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等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從目前看,公司被立案調查或與此前的200億元光伏項目有關。去年12月19日晚,公司稱,巴彥淖爾市政府、烏拉特前旗政府與公司大股東陽光集團簽訂了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框架合作協議,隨后該股連續漲停。當時公司稱,投資行為僅限于控股股東,與公司無關。
然而,今年3月9日,公司稱,擬在內蒙古設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澄安新能源,主營光伏業務,注冊資本20億元。隨后,該股在短短六個交易日收出五個漲停,表現極其搶眼。4月23日,公司稱,與包頭市政府、包頭九原區政府分別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擬投資200億元在包頭市建設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隨著公司拋出光伏項目,控股股東陽光集團的投資計劃不再推進。
從立案調查的原因來看,主要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短線交易等。其中,因信披違規被查的公司最多,占比超六成。從被調查人類型來看,除公司本身外,還有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高管等。
從被立案調查的公司來看,年內共有24家ST公司被查。如證監會今年2月、6月分別對*ST紫晶、公司實控人鄭穆、羅鐵威立案調查。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立案調查公司數量大增,體現出監管層從嚴監管、從重處罰,旨在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維護‘三公’原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注冊制的背景下,信息披露的質量尤為重要,投資者對于被立案調查的公司應予以回避。”(記者 陳燕青)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5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
頭條 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