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創板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聚焦以集成電路、新能源為代表的“硬科技”領域,包括公募、私募、外資等在內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對科創板的配置比例穩步提升。
來自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專業投資人(專業機構投資者和持有市值金額超10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已升至64.24%(2022年1月-5月),持股占比達80.32%(截至2022年5月底)。此外,今年以來,自然人、機構對科創板的交易占比分別為49.7%,50.3%,機構在科創板上的交易占比首次超過自然人。
重倉逾250只個股
基金增配科創板方向明確
上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對科創板的交易占比為9%,高于主板,較2020年、2021年分別增加3.7個、0.9個百分點。公募基金也成為普通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的重要渠道,從科創板ETF來看,自然人持有占比55%、交易占比48%,遠高于其他主要寬基指數ETF。
作為重要機構投資者之一,基金公司近年來參與科創板熱情不減。科創板獲配統計方面,年內民生加銀旗下多只基金獲配新股個數超50只,融通、華夏、工銀瑞信、國泰基金等獲配新股個數也居前。基金產品層面,截至6月末,上交所上市科創50ETF共10只,雙創50ETF共7只,科創板LOF共7只,科創板戰略配售基金共19只,產品總規模已超700億元。與此同時,新的科創主題產品也在持續擴容。今年4月首批科創板行業主題ETF獲批,嘉實、華安的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也在5月成立。
在“硬科技”屬性的帶動作用下,科創主題基金整體收獲不錯的收益。以首批科創板主題基金華夏科技創新混合為例,截至目前的產品累計回報達114%,年化回報率27%。
機構持倉情況方面,日前發布的基金二季報顯示,基金重倉持股中包含254只科創板股票,較去年同期187只有顯著增長,行業集中于信息技術、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等。興業證券表示,整體來看,公募加倉科創板的方向明確,隨著科創板業績維持高增,科創行情逐步開啟,機構投資者有望進一步加速增配科創板。
外資活躍度逐年上升
科創板國際化水平提升
三年來,境外投資者對科創板從新鮮到熟悉到關注,從外資機構在科創板的活躍度逐年上升可見一斑。來自上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外資機構(包括滬股通賬戶、合格境外投資者)交易占比9%,較2020年、2021年分別上升7個、2個百分點。目前流通市值持倉金額超過1000億元,占比近5%,較2020年底上升1.6個百分點,與2021年底持平。
期間,境外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展。目前主要包括QFII/RQFII機制、滬港通下的滬股通以及境外發行上市的科創板ETF產品。
滬港通方面,自2014年11月14日正式開通以來,上交所對滬港通機制不斷優化完善。截至目前,共有58只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范圍。
此外,上交所也從產品層面進一步豐富海外投資者投資科創板的方式。MSCI、富時、標普三大國際指數納入越來越多的科創板優質股票,科創50指數國際影響力與認可度正逐步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已經有12只科創50指數基金產品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多地上市,管理規模約31億元。
聚焦科技成長
機構看好科創板前景
截至發稿時,科創板共有上市公司439家,主要集中在電子、醫藥生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計算機、國防軍工、基礎化工等行業,有非常明顯的行業分布特征,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尤其是新興科創型企業的發展。
“站在機構投資者角度,科創板給我們提供了一大批高研發強度的公司。從結果上看,過去三年科創板公司的高研發投入,也較好轉化為財務上的經營成果,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科創板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6.38%、57.75%、62.93%,顯著快于A股市場整體,體現了科創板公司優質的成長性和突出的投資價值。”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對記者表示,三年來,科創板逐步匯集了一批優秀上市公司,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定位,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科創板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既是中國經濟的新動能,也是廣大基金經理的新舞臺,更是廣大投資者的新機遇。
“較大的中長期成長空間和聚焦高新前沿技術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明顯特點,也是吸引市場關注的重要因素。”星石投資首席策略投資官、副總經理方磊告訴記者,科創板聚焦電子、電氣設備、機械設備、計算機等“硬科技”行業,是順應我國經濟轉型方向和產業升級方向的板塊。從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行業構成來看,集中于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行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比43.7%,生物產業占比19.8%,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占比16.5%。從業績來看,目前市場預期2022年科創板業績依舊保持相對高增速。
截至發稿時,據Wind數據統計,逾36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受到機構調研。方磊進一步表示,科創板中蘊含著不少投資機會,但具體投資標的需要更加細致和深入的研究。未來科創板盈利情況將是中長期走勢的重要支撐。估值方面,科創50的市盈率估值分位數仍處于歷史底部,有估值修復機會。
“今天我們看到的科創板公司,大部分雖然都還很年輕,但是他們代表的產業方向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為持續成長帶來了可能性,相信其中部分優秀公司會在未來脫穎而出,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也會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長期回報。”軒偉表示。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4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3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
頭條 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