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連續多個交易日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30.12億港元。但近期股價卻未受此提振,期間累計下跌12.7%。7月13日報335.4港元,總市值3.23萬億港元。業內人士指出,頭部公司大手筆回購表明管理層對于公司未來經營的信心,對上市公司穩定股價具有重要意義。
6月27日,騰訊遭南非大股東Naspers及旗下Prosus預告逐步減持,Naspers未披露減持的具體金額。次日,騰訊就開啟連續回購的序幕,截至7月12日,騰訊連續10個交易日回購股份858萬股,累計回購30.12億港元。
事實上,騰訊今年在1月、3月和4月也進行了密集回購,到目前,騰訊今年回購金額超90億港元。主要股東發布減持信息后,有投行重新調整了騰訊的目標價,高盛將騰訊“確信買入”的評級調整為“買入”,并從目標價559港元下調至503港元;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騰訊主要股東的逐漸減持將使騰訊股價面對短期壓力,并預計Prosus此次減持是為了收窄每股資產凈值折讓的行動,而非對騰訊業務感到擔憂,因此大摩予騰訊目標價450港元。而光大證券則表示此次的熱點事件系大股東正常財務安排,對騰訊長期基本面仍保持看好,并選擇維持了騰訊“買入”的評級以及539港元的目標價。
港股市場今年以來上演“回購潮”。據統計,年內港股市場上已有156家上市公司出手回購。居于首位的是友邦保險,年初以來的回購金額已超百億港元,達116.38億港元;其次就是騰訊控股,累計回購94.01億港元。之后是匯豐控股、小米集團-W、中國燃氣,回購金額分別是22.74億港元、12.58億港元、11.1億港元。一般來說,公司回購股份意味著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擁有充裕的現金流。業內人士表示,公司大規模回購往往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并且后續均伴隨著一波上漲行情。(記者 邱清月)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4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3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
頭條 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