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再次擴圍。為推動科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創業孵化載體體系化、專業化建設,根據《國家眾創空間備案暫行規定》(國科火字〔2017〕120號)要求,經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門組織推薦,科技部組織專家評審并公示,確定北京時代凌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SOLINK物聯網產業鏈眾創空間等350家機構為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在2021年度國家備案眾創空間中,既有涉及智能制造、云計算、北斗遙感、物聯網、新材料等高科技的眾創空間,也有面向文化旅游、創意手工、文化傳媒等草根創業群體,滿足更廣大創業者群體需求的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是圍繞創新創業需求,為創新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提供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平臺。
據了解,申請國家備案眾創空間應發展方向明確、模式清晰,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應設立專門運營管理機構,原則上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運營時間滿18個月。擁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服務場地,或提供不少于30個創業工位。同時須具備公共服務場地和設施。提供的創業工位和公共服務場地面積不低于眾創空間總面積的75%。
值得關注的是,經備案的眾創空間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但該稱號并非終身制。科技部火炬中心對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進行動態管理,并適時開展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的考核評價工作,不合格者取消國家備案資格。
近年來,我國眾創空間正朝著差異化專業化品牌化的趨勢迭代發展。不過,仍有部分中小平臺面對同質化的激烈競爭和盈利模式的單一,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而依托自己強項的部分專業化眾創空間也面臨發展“瓶頸”。特別是疫情的影響,讓不少雙創平臺的處境“雪上加霜”。
在業內專家們看來,淘汰也未必是壞事,未來眾創空間的管理,必須走市場競爭和政府監管相結合的模式。未來我國的眾創平臺要走垂直專業化道路,要實現創投和孵化的結合發展。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5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4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3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2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
頭條 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