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業強監管仍在持續,6月份收罰單的信托公司達到8家。數據顯示,年內已有17家信托公司收到罰單,合計被罰金額超過千萬元。業內專家表示,隨著“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的出臺,新的監管信號已經釋放。監管機構正在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舉措。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公示多條行政處罰信息。其中,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簡稱“外貿信托”)因三項違規被罰款407.1萬元,時任消費金融事業部運營部總經理因對違法行為負有責任,亦被罰5.5萬元。據悉,此次外貿信托被罰具體違規事由為:一是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二是異議處理超期;三是未將核查和處理結果書面答復異議申請人。
6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北京監管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因固有貸款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北京信托被責令改正并被罰款150萬元,對相關責任人盛軍給予警告。同日,上交所發布公告,因安信信托以及其控股股東上海國之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重大缺陷,上交所對安信信托及其控股股東、相關負責人予以紀律處分。6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萬向信托股份公司未按照相關監管規定真實反映固有資產質量,被罰款25萬元;同時,對相關負責人給予警告,并處罰款6萬元。
今年以來,信托行業強監管持續。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記者發稿,已有17家信托公司受到監管處罰,合計被罰金額超過1122萬元。被罰的信托公司包括北京信托、萬向信托、江蘇信托等。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云南信托等幾家信托公司年內多次收到罰單。從月度數據來看,6月份信托公司收罰單尤為密集,共有8家信托公司受到監管罰單。
違規事由方面,包括違規經營、本息或本金違約、編制或者提供虛假資料等。違規經營行為包括信貸業務違規、管理信托計劃違法違規等。此外,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因機構誠信信息報送異常等原因,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示為異常機構。
中國信托業協會專家理事周小明日前在評析2021年度中國信托業發展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和“兩壓一降”監管政策的出臺,信托業監管“新政”也日漸明朗。本輪調整以來,監管部門通過監管會議、領導講話、窗口指導等多種方式,指明了信托業轉型方向。這些“新政”有效發揮了業務轉型的引導作用。在此基礎上,更加具有確定性的“新規”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之中。
在5月18日舉行的2022年中國信托業年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肖遠企在會上表示,未來信托業要實現成功轉型、找準角色定位,必須靠信托全行業積極主動、共同努力。為推動信托業順利轉型發展,當前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進行科學的信托業務分類。二是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初步考慮根據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資源稟賦、受托管理及風險抵御能力等的不同,對信托公司在業務范圍、展業地域等方面進行差別化監管,鼓勵信托公司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