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的河北恒工精密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工精密”)更新招股書與問詢回復。《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從事連續鑄鐵件與精密機加工的恒工精密在鑄造方面存在產能限制,且公司存在“超產”的情況。本次IPO,公司擬加大機加工方面的投入,但報告期(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下同)內相關設備利用率不足八成。
行業產能受限
機加工設備利用率不足八成
招股書顯示,恒工精密主要從事精密機加工件及連續鑄鐵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連續球墨鑄鐵制造工藝可有效提高鑄鐵的機械性能,廣泛應用于下游機械裝備制造行業,包括空壓設備、工程機械、注塑設備、傳動裝備等行業領域。
財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恒工精密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1576.93萬元、52810.62萬元和87846.70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015.15萬元、6056.66萬元和10195.51萬元。不過,在業績增長的同時,公司毛利率卻持續下降,各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2.39%、27.97%和24.50%,對此,恒工精密歸因為公司為穩固市場地位、開拓市場空間、擴張生產能力,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導致產品單位成本中廠房設備折舊增加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風險提示方面,恒工精密在招股書“發行人提醒投資者特別關注的風險因素”第一項中就提示了“行業產能限制的風險”。據恒工精密披露,公司的連續鑄鐵件的主要生產工藝為連續鑄造,屬于鑄造行業的一種生產工藝,2018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提出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鑄造產能的通知》(工信廳聯裝﹝2019﹞44號,簡稱“44號文”)就重點區域鑄造產能建設有關事項通知要從源頭把關,嚴禁新增鑄造產能項目。
本次IPO,恒工精密擬募資7.3億元用于流體裝備零部件制造項目、流體裝備核心部件擴產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有息負債共計5個項目。恒工精密表示,相關募投項目提升的是公司機加工產能,機加工產能不存在受44號文等相關法律法規限制的情形,未來公司在不新增鑄造產能的情況下,可通過新增機加工產能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精密機加工件在產品的銷售占比。
對于募投項目新增產能能否消化,恒工精密表示,精密機加工件具有充足市場開拓空間,可以有效消化本次募投項目產能,本次募投項目設計合理。不過,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恒工精密機加工工藝的設備利用率分別為59.89%、78.80%和73.95%。
此外,恒工精密還表示,隨著未來公司機加工產能進一步增長,若公司鑄造產能未能增加,可能會形成機加工件的生產瓶頸,公司可采取如下措施支持公司精密機加工產品的生產:通過產能置換手續獲取新鑄造產能;在非重點區域建設連續鑄造產能;外購機加工原材料。
生產能力超備案數量
公司曾存在“超產”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恒工精密于2018年7月獲取了“70000噸流體科技新材料精密零部件改擴建項目”的備案證,建設完畢后,公司認為該項目的實際生產能力已超過7萬噸,并開始向當地主管部門咨詢更新備案信息的程序,相關部門于2020年12月向公司換發了新的項目備案批復,并將項目名稱改為“年產135000噸流體科技新材料精密零部件改擴建項目”。據深交所披露,2018年至2020年公司涉及“超產”數量分別為38068.40噸、7828.33噸和26701.56噸,對此深交所進行了問詢。
恒工精密表示,公司確實存在超產的情況,超產的原因為實際設備效率較高,公司實際排班更為緊湊及市場實際增長速度較快等因素,并非因自身實際建設內容超出審批范圍所致。
在“超產”情況下,恒工精密是否存在污染物超出環評要求的情況?恒工精密表示,公司不存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許可證載明許可量的情形,未超標的原因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與產能無關;生產環節制定了完善的污染物處理措施;超產但是實際建設內容未超出審批范圍。
據恒工精密披露,2020年9月,邯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出具《關于河北恒工精密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產能的情況說明》,確認公司13.5萬噸產能形成于44號文出臺之前,不屬于新增產能。隨后,公司就其實際鑄造產能重新履行了建設項目備案、環評批復及驗收等相關手續,其超產情形整改完畢。
發明專利數量整體偏低
部分技術未申請專利
在研發方面,恒工精密報告期內研發費用保持持續增長,各期分別為1400.89萬元、1768.25萬元和2808.51萬元,不過由于低于營收增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37%、3.35%和3.20%。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恒工精密已擁有授權專利85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80項。
不過,與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發明專利數量整體偏低。其中,聯德股份發明專利為10項(截至2021年2月)、聯誠精密發明專利為11項(截至2017年12月)、華翔股份發明專利為3項(截至2020年9月)、德恩精工發明專利為14項(截至2019年5月)。
值得注意的是,恒工精密多項核心技術并未申請專利。對此,恒工精密表示,公司核心技術符合專利申請條件,為避免公開部分技術細節、技術關鍵點及技術具體實施方法,公司部分核心技術未申請專利,并通過商業秘密的形式加以保護,具有合理性,從而達到不存在保護期限、不受地域限制的目的。此外,公司制定了《知識產權保密制度》,完善了商業秘密的保密機制。
就相關問題,記者致函恒工精密,公司對自身專利情況稱,報告期前公司獲授權專利主要為連續鑄鐵生產工藝和產品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相應增加精密機加工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和授權專利;在非專利技術方面,主要為連續鑄造生產工藝和技術方面。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2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1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10
頭條 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