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到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A股短期波動加大,投資者對于市場信心不足。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年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生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長期來看,A股市場仍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和較強的吸引力。
基礎制度持續完善
“A股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的顯著提升,是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最為顯著的變化。”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記者表示。他指出,近年來,資本市場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從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再到北交所設立,整個市場的包容性顯著上升。同時,伴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不斷推進,不斷地有境外機構和全球資本進入A股市場。
董登新指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市場出現短期波動是難免的。但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市場參與各方應當更有信心,用一種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市場。他表示,堅定的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面和未來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趨勢。
近年來,圍繞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總目標,推進“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的落地,資本市場實施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市場整體正在發生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改革,再到北交所的成立,證監會系統推進注冊制改革,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建設。深化投融資改革,出臺一系列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和證券基金機構規范經營的制度規則;構建行政、民事、刑事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制度體系,全面推進資本市場在市場體系、上市公司、融資比例、中介機構、投資者構成等方面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結構性轉變。同時以“零容忍”為抓手,凈化市場生態環境。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構建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刑事懲戒的立體追責體系,并強化行政執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也表示,近年來,國內多層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全面注冊制持續推進,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程度也在持續深化,國內資本市場建設愈發成熟,將能夠更充分發揮資源分配功能。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國堅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革,隨著企業境外上市的相關利好政策逐步落地,監管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構建了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在退市制度方面,退市新規實踐以來,退市制度顯著優化,退市新規整體較此前更加嚴格,覆蓋范圍更廣,更從多維度對上市公司進行了要求,退市指標不斷優化,風險類公司出清將進一步提速,從而有效增強市場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運行。他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吸引力并未改變,包括A股在內的人民幣資產仍然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市場結構顯著優化
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近年來,資本市場發生更加積極的結構性變化,市場活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從A股市場整體特別是上市公司的構成和各板塊的活躍程度來看,要素資源正加速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資金加大了對科技創新、制造業、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
Wind統計數據顯示,從各板塊的市值占比來看,近十年來,創業板從2012年的4.33%上升至目前的13.65%,科創板從無到有,市值占比目前已達5.61%,深證主板則從2012年的16.93%上升至目前的26.84%。從行業結構來看,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行業市值占比近年來不斷上升,在市場總市值占比中已經分別達到了6.16%和4.66%。目前,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家數分別超過400家、1100家,A股戰略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已近2200家,較三年前增長了約900家。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行業市值占比由三年前的22.2%上升至31.8%。上市公司結構的不斷優化,既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直接反映,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體現。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近年來,圍繞筑牢這一市場基石,除了在入口端顯著提升市場的包容性,吸引更多的創新型優質企業進入市場外,監管部門還統籌推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市機制、多層次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取得積極成效,高風險公司持續壓降,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過去三年來,證監會共對上市公司移送稽查立案232家次,與之前三年相比增長82.7%;共有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資本市場吐故納新的速度正在加快。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推動新經濟企業進入市場,為市場引入源頭活水,同時完善退市制度,加速市場優勝劣汰,使市場具備了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監管不斷采取措施來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上市公司增強主業,增強競爭能力,也有利于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楊德龍指出,今年以來,受到各種因素影響,A股市場出現持續下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仍然具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優質公司也具備長期的投資價值。
估值水平接近歷史底部
證監會指出,從歷史、大勢和全局的角度看,我國資本市場30余年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規模、質量和治理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保持良好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者結構呈現向好趨勢,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資本市場發展還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實際上,各類機構普遍認為,對于當前市場已經不宜過度悲觀。從估值水平來看,國聯證券研究顯示,結合過去15年來看,當前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和市凈率估值分別處在14.3%和0.3%的低分位水平。分行業看,當前市盈率和市凈率在過去15年中均處在10%以內分位水平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紡織服裝、醫藥生物、石油石化、環保、非銀金融、傳媒、電子。上述主要集中在成長性行業中,即目前成長性行業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區域。西部證券研究也顯示,整體來看,當前市場估值的調整已經接近歷史極限水平;從股債間的比價關系來看,當前A股隱含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值也創下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權益資產的投資價值凸顯。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