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4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全社會“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環境加快形成,有力支撐了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持續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五年來,我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253.1萬件,年均增長13.4%;累計注冊商標2770.5萬件,年均增長29.0%。著作權、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量也屢創新高。截至2021年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是2017年年末的近2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由2017年的2265.1億元增長到3783.0億元,其中出口年均增速達23.8%,是進口增速的2.03倍。
知識產權運用效益也加速顯現。據申長雨介紹,有關統計和報告顯示,2020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2.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11.97%,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版權產業增加值達到7.5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7.39%。全球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占到408個,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從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上升了10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特別是在多個細分指標上表現良好,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識產權收入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持續提高,進入全球百強的科技集群數量躍居全球第二,表明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申長雨說。
“產權組織認為,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亞洲東移。其中,中國創新表現尤為突出,并已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重要的一極。”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近日在2022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說。她表示,產權組織相關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創新經濟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兩個指標的上升,還體現在創新生態體系的各個環節中。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