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脹高企、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以及俄烏沖突背景下,世界銀行等組織近日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呼吁在糧食安全、政策協調、債務減免等方面采取聯合行動,以應對重重挑戰。
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顯著下調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18日表示,世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公布的4.1%下調至3.2%。
馬爾帕斯當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的一場媒體圓桌會上說,債務高企和通脹上升是全球增長面臨的兩大問題。由于債務高企,約60%的低收入國家已經處于或者有可能陷入債務困境,預計債務危機將在2022年繼續惡化。
馬爾帕斯對發展中國家狀況深感憂慮。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化肥和糧食價格驟然上漲讓這些國家面臨的通脹壓力不斷加劇。他認為,政府應制定政策以增加供應、穩定貨幣,從而降低通脹、提高經濟增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說,受俄烏沖突影響,143個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測值將下調,這些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86%。
馬爾帕斯表示,為應對疫情,世行將在未來幾周內討論一項為期15個月、總額約1700億美元的計劃,其中約500億美元將在接下來三個月內部署。“鑒于危機的影響,這是一項持續的、大規模的危機應對措施。新舉措將超過疫情初期時籌集的1570億美元。”
IMF和世行每年召開兩次全體會議,包括春季會議和秋季年會。與會各國財政部長、央行行長以及專家學者等將就世界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協調、全球發展等廣泛議題展開探討。今年春季會議于4月18日至2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
糧食安全受關注
由于俄烏兩國是產糧大國,國際社會擔憂糧食安全問題將愈發嚴重,亟須研究對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俄烏沖突“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無聲打擊”,可能導致多達17億人口陷入貧困和饑餓,超過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規模數十年未見”。
古特雷斯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和大麥產量合計占全球產量30%,兩國的玉米產量合計占比達五分之一,葵花籽油產量占比過半。
古特雷斯說,烏克蘭局勢導致糧食出口受限、供應鏈中斷,進而引發物價飆升。年初以來,小麥和玉米價格已上漲30%,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漲幅超過60%,天然氣和肥料價格翻了一倍多。
古特雷斯還呼吁進行全球性改革,改變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世界金融體系。
古特雷斯此前還成立了一個危機特別工作組,他表示:“這場沖突正在加劇糧食、能源和金融等三重危機,對世界上一些最脆弱的人、國家和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印尼《商報》17日文章稱,未來,除了糧食部門的轉型和多樣化外,政府、私營部門和國際社會還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具生產力的生產體系,以確保糧食安全。尤其當前挑戰越來越復雜,不僅是經濟危機或政治沖突的風險,氣候變化也越來越嚴重。
美國財政部表示,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19日召開了一個高級別小組會議,討論制定糧食安全危機的應對措施。耶倫上周首次宣布了該會議計劃,并指出全球有超過2.7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G20應加強合作溝通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于20日召開,為應對重重挑戰,各方將就實現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應對疫情、宏觀政策協調等議題進行討論,商議協作。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戴兵日前在聯合國大會關于G20工作重點吹風會上發言,呼吁G20將發展作為合作最優先方向。
戴兵說,當前全球抗疫和經濟復蘇正處于關鍵時期,多領域危機疊加共振,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和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肩負重要責任,應加強團結合作和溝通協調,聚焦經濟金融領域重點問題,將發展作為合作最優先方向,共同應對國際衛生、數字、能源等領域的突出挑戰。中方認為,今年G20合作應關注以下重點:
一是應對疫情。彌合“免疫鴻溝”、支持發展中國家提升疫情應對能力應成為G20衛生合作重點。應盡快在同發展中國家聯合研發、加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就疫苗知識產權豁免早作決定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二是經濟復蘇。G20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敦促主要經濟體采取負責任、可預期的宏觀經濟政策,防止負面效應外溢,維護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穩定。G20還應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采取更多行動。三是發展議程。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嚴重沖擊全球發展事業,G20應在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中國家關切的領域加大投入,引領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四是數字轉型。G20應重視彌合發展中國家數字鴻溝,完善數字經濟規則,合力營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環境,挖掘創新增長動力。五是氣候與能源。G20應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落實羅馬峰會共識,將動員資金和技術作為合作重點。發達國家應兌現承諾,填補資金缺口,消除技術轉讓障礙。在促進能源轉型的同時重視能源可及、能效等問題,有力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