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幅度最大的次新股較發行價折價接近62%
今年上市的新股破發比例創十年新高。昨日,在創業板上市的新股軍信股份上市首日即破發跌10%。同時,投資者對于打新中簽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12日晚間,百元高價新股經緯恒潤披露發行結果,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966.75萬股,中簽投資者棄購高達326.0949萬股,共計3.95億元。高達1/3的散戶大規模棄購,也創造了一個歷史。記者 林司楠
又是科創板上市公司
中簽如中刀,新股破發不斷創造歷史。12日,科創板新股唯捷創芯上市,暴跌36.04%,中一簽虧超12000元。這樣一個現實,正在影響打新投資者的心態。當日晚間,同樣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的汽車電子領域龍頭公司經緯恒潤,經歷了尷尬一幕:網上總共發行966.75萬股,有高達326.0949萬股被棄購。
單從絕對金額來看,經緯恒潤棄購金額在A股歷史上排得上頭幾位,歷史上棄購金額排在經緯恒潤前面的只有3家,中國移動、郵儲銀行、中國交建,棄購金額分別是7.56億元、6.53億元、5.52億元。
“中簽了,要不起要不起”成了許多散戶的共同心態。有投資者表示:“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以后都不大敢打高價新股了,現在中簽太嚇人了。以前中新股是憑運氣中簽,中了還請朋友吃頓飯,現在中簽是‘憑運氣虧錢’,換來朋友的一聲安慰。”
新股破發比例創十年新高
投資者如何應對?
今年以來,新股密集破發,破發比例接近54%。如果以發行后最低價計算,今年次新股破發數則達到了61只,破發個股比例達到64%,這一比例創出近十年來新高。此前破發比例較高的年份是2011年和2012年,當年的破發比例分別是71.48%和64.94%。
從破發幅度來看,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U,發行價164.54元,昨日最低價63元/股,較發行價折價接近62%,是今年以來破發幅度最大的次新股。
從上市首日的破發幅度來看,12日上市的唯捷創芯受傷最深,上市首日便跌超36%,單簽虧損1.2萬元。此外,普源精電-U、首藥控股-U、翱捷科技-U等新股開盤跌超20%;萊特光電、軟通動力、思林杰等多股開盤跌超10%。
注冊制下新股實行市場化發行,發行價格、節奏、規模等由市場決定,以強化市場的約束作用。市場化發行,不僅導致“新股不敗”神話的破滅,也導致新股破發成為常態。不過,像今年新股所出現的破發現象,顯然不能稱之為“常態”了。
那么,什么原因導致今年新股大面積破發呢?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新股大面積破發,首先有市場原因,和上市新股同行業、同板塊的個股股價大幅下行有關,這對上市新股情緒造成了很大的壓制;其次,部分上市新股業績較差、發行市盈率偏高,上市后面臨估值回歸的過程;再次,部分次新股全部是網下發行,上市首日賣出壓力更大。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如何應對避免新股踩雷呢?分析指出,面對新股密集破發,投資者應該學會“察言觀色”,盡量等到市場情緒緩和或者市場處于平穩上行階段再參與打新;其次,精選優選個股尤為重要。要關注公司尤其是高市盈率發行的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可以從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所占的地位、擁有的核心技術、經營模式等多角度分析。現階段,對于那些發行市盈率遠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水平的,即便想象空間再大,也要適當留個心眼。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