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多家車企陸續公布2021年年報。整體來看,2021年國內汽車市場穩步回暖,同時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已發布年報的車企業績表現喜憂參半。
3月29日晚間,比亞迪公布了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年報顯示,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45億元,同比下降28.08%。從產品營收情況來看,公司“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三類產品報告期內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62%、40.00%和52.04%,營收金額同比分別增加了36.27%、43.99%和33.93%。不過,手機、汽車相關兩類產品毛利率同比分別減少3.62%和7.81%。
同日,長城汽車發布年報顯示,2021年經營業績、銷售多方面實現提升。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64.05億元,同比增長32.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26億元,同比增長25.43%。江鈴汽車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52.21億元,同比上升6.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4億元,同比上升4.26%。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在新產品、智能網聯、新能源、輕量化等方面的技術儲備與投入。
北汽藍谷早前披露,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86.97億元,同比增長64.9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2.44億元,比上年虧損收窄。公司在年報中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元級別、市場潛力巨大,加之電動化轉型導致造車技術門檻下降、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等多重因素,導致除傳統車企外,以造車新勢力、華為、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眾多商家加速入局,整個行業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客車制造企業方面,安凱客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7.81億元、同比下降45.38%,全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64億元;宇通客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32.33億元、同比增長7.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4億元、同比增長18.95%。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的下降局面。當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與此同時,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普遍面臨產業發展核心資源短缺、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等問題,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幅提升的同時,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多重因素導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對汽車企業的設計、生產和制造能力帶來新的挑戰。
中汽協方面預計,2022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年產銷表現有望好于2021年。在此背景下,缺乏產品競爭力的車企有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乃至快速出清,而技術領先、產品競爭力強、定位清晰的企業有望享受長期行業高增長紅利。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