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發散,全球通脹形勢嚴峻,地緣沖突加劇,這些變化將對國際金融格局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在貨幣體系方面,近幾年新興經濟體在外部融資中增加了本幣使用的比重。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新興經濟體債務總額超過95億美元,比疫情前增加了20%。而在新增發行的幣種構成中,本幣計價債券的發行呈現上升趨勢,許多經濟體的本幣債券發行創下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本幣債券發行的增加反映了新興經濟體正在對外部融資風險進行重估。對那些對外幣融資依賴程度較高的新興經濟體來說,外部融資條件的劇烈變化會造成較大的償付和匯兌風險。在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以及美元幣值走強的條件下,美元負債成本將隨之上升。這些周期性因素會進一步提升新興經濟體以本幣進行融資的意愿。在貿易計價中,貿易聯系和價值鏈關聯度較高的經濟體之間對本幣計價有自然需求。近期印度尼西亞中央銀行表示,愿意積極推進與中國人民銀行和日本央行的本幣結算安排,并將10%設定為本幣貿易和投資結算占比的年度目標。
近期地緣沖突在相當程度上暴露了外幣交易和國際支付的政治風險。俄烏沖突中金融制裁手段被頻繁使用。目前美元主導國際貨幣的格局并沒有改變,但出于分散風險動機而尋求貨幣多元化的態勢或有所加強。
在金融治理方面,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一輪(第16次)份額總檢查正在進行。若俄烏局勢不影響進程的話,總檢查按計劃最遲在2023年12月15日之前完成。
此輪份額總檢查得到了二十國集團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早前IMF的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上明確了中方立場,強調份額改革是保證基金組織代表性、治理結構和合法性的關鍵。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不斷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形勢下,新一輪份額評估是否能夠順利推進并落實,對提高國際金融構架的韌性和穩定性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中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將分別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參與將有助于形成一個更加公平、合理、包容和具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構架,對未來國際金融格局走向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