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深股市整體上漲。俄烏局勢有緩和的跡象,歐洲股市暴漲逾7%,美股也有2~3個點的上漲——“其他重大利好”刺激A股顯著高開,但無力繼續拓展反彈空間。
出現長下影線后,次日表現很關鍵,決定著階段性低點能否成立。有兩個要素是:不馬上再回落、量能配合;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消息面。
可以看到,周四漲是漲了,但K線是陰線;量能很快萎縮,缺乏增量資金的承接;而面對股市巨震,國內消息面依然“淡靜”。
只是外圍股市飆升了,A股才沒理由或不好意思再跌,但缺乏內生性的反彈動力,大幅高開或成為市場主力減倉的機會(他們主導了回落)。
周三的抄底資金快速獲利,在后市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選擇兌現很正常,也很明智;而個股的炒作,依然稱得上狂歡,112家漲停,為近期之最。
有兩類股表現最好:一是新冠藥、新冠檢測概念領漲的醫藥板塊;二是去年的“賽道股”,包括鋰電、鋰礦、氟概念以及釀酒等。
其中,第二類股的上漲,要歸功于一件事:周三晚間,多家公司首次披露1-2月份業績數據。這是A股歷史上第一次,不用說,首批亮相的多為業績良好的公司,其中就有山西汾酒、天賜材料、佐力藥業等,周四均大漲。
或許,這含蓄地表達了監管層對A股的呵護之意(即:莫慌,很多公司業績還是優良的),但是,都這個時候了,“表白”可更直接一些。
既然周四領漲的是這兩類個股,也說明,這是由防御類、超跌反彈類主導的短線行情,持續性和力度終會有限,接下去誰來接力呢?
從投資者的角度,這兩天經歷了股指巨震,而手中個股的情況則冷暖各異,多數人恐怕還是市值縮水、易跌難漲的情況。有數據為證:
兩天下來,滬指歸去來兮,基本未跌,創業板指還反漲2個多點。但兩市4653只個股,上漲的共2145只,占比46%,下跌股超過一半。
雖然也有部分個股逆市大漲,但數量不多,漲幅10%以上的共118只,占比2.5%。而且,這樣的市況,敢激進追漲又吃到肉的,畢竟是極少數。
綜上,周四A股的表現,或可以打55分——不算很低,但不及格。主要扣分項,在于兩點:一、K線收陰、反彈乏力;二、缺乏政策面提振。
那么,好一點的結果也就是,急跌階段就此結束,反彈后再尋支撐。周五市場對消息面敏感,值得關注,盤面或有提前反映。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