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虎年第一個交易日,A股如期出現“開門紅”走勢。
盤面上,水泥建材、工程建設、鋼鐵、石油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大家伙”漲幅居前,旅游酒店、教育、云游戲等節前較火爆的行業板塊則紛紛出現回調。截至收盤,滬指上漲2.03%,深成指上漲0.96%,創業板指上漲0.31%。
“鐵公基”發力 基建50ETF大漲5%
虎年首個交易日“開門紅”,基建板塊功不可沒。其中,中國交建、中國電建雙雙漲停,中國鐵建大漲8.56%,基建50ETF整體大漲5.52%。
消息面上,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力點適當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定的經濟運行態勢應對各種挑戰。抓緊出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行的針對性措施。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力爭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優化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強重大項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用好用足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這使得A股的“鐵公基”板塊,新年一開年便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垂青。
“我們說的‘鐵公基’,通常是指鐵路、公路、基建,包含機場、港口、水利等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杭州一家券商投資顧問告訴記者,“而現在的新基建概念要寬泛得多,它囊括了傳統的‘鐵公基’,還包括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這些新基建是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起來的,本質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事實上,相對于前幾年熱炒的“傳統基金抱團股”以及去年大紅大紫的新能源股,此前并不受到多少關注的“鐵公基”板塊今年以來一直十分強勢,絲毫沒有受到年初大盤回調的影響。以中國電建為例,該股今年以來已累計上漲18%,中國交建上漲15.73%,中國鐵建上漲12.18%,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6%,反差十分明顯,“鐵公基”板塊的強勢特征盡顯。
“一方面有政策的原因,目前國家層面在鼓勵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另一方面也有估值的原因,基礎設施板塊里的許多個股雖然年初以來已上漲不少,但相對前幾年熱炒的新能源、醫藥等板塊,估值還是很低,這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目前基建板塊個股受到追捧的原因。”上述券商投資顧問補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目前正在舉行的冬奧會以外,對于杭州這座城市而言,“亞運”的腳步也已臨近。
杭州亞運,基建先行。和亞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杭州亞運概念股”同樣受到市場熱捧。其中,宏潤建設、浙江建投、浙江交科、騰達建設等浙江本土基建類個股,昨日股價批量漲停,漢嘉設計、寧波建工、中裝建設、精工鋼構等股票漲幅也均在7%以上。
A股喜迎“開門紅”
虎年如何投資?
聽聽大佬怎么說
虎年收獲“開門紅”,對A股投資者而言絕對是件好事,而虎年的“彩頭”能否延續,一掃2022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的陰霾,顯然是投資者時下最為關心的話題。
在高毅資產合伙人、知名投資大佬鄧曉峰看來,展望虎年,宏觀經濟以及企業盈利將面臨壓力。一方面,2021年上半年基數較高;另一方面,2021年下半年疫情的反復,對線下消費服務等行業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在2022年會更多地顯現出來。
但同時,鄧曉峰認為,也應該看到有利的方面。當刺激政策真正開始發力時,經濟能夠企穩回升,也會給資本市場提供一個更好的窗口。對于資本市場來說,伴隨著經濟刺激政策的出臺,流動性會逐步寬松,資金面開始逐漸改善。而國外經濟持續復蘇,雖然一定程度上會對中國供應鏈產生影響,但今年整體還會處在一個外需相對強勁的環境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在經歷調整后可能會達到新的平衡,出現新的階段性或者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鄧曉峰指出,2022年,從全球范圍來看,可能有一些共識或產業方向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上:一是全球碳減排和能源轉型的共識。這個共識對產業的真正影響,在未來更長的時間內會逐步落地。這個過程一方面會帶來結構性增長,如新能源相關領域,會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也會帶來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傳統能源尤其是高碳排放的煤炭受到約束后,反而會讓很多行業的供應結構得到改善。二是從地緣競爭的角度來看,全球供應鏈的重建和分散,可能會在海外疫情穩定后開始深化。這是新一輪的制造業從東亞向東南亞和南亞擴散轉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提升,會帶來全球總需求的擴張,這同樣也是增長的機會。
南方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同樣表示,依然看好春季行情,其大概率是對近期市場調整的修正性反彈。春季行情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全球現象,不僅A股市場有,其他很多國家的股市也有春季行情特征。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投資者在展望未來的時候往往都會給予較樂觀的預期。一季度恰好是展望全年的起點,加上經濟數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發布較少,樂觀預期難以被證偽,因此權益市場容易上漲。(記者 林司楠)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8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
頭條 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