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0月首批公募基金買方投顧業務試點正式落地以來,多家獲得試點資質的機構開始業務探索。根據畢馬威中國聯合先鋒領航投顧最新發布的《中國基金投顧藍皮書2022》(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共有60家機構分三批獲得基金投顧牌照,包括26家基金公司、29家證券公司、3家銀行及3家第三方獨立代銷機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服務一部負責人沈寧在近日召開的“2022年中國基金投顧峰會(線上論壇)”上介紹稱,截至2021年底,共計24家試點機構正式展業,服務客戶約367萬人,服務資產約980億元,在投資者群體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基金投顧市場面臨五大痛點:重“買”輕“賣”、缺乏長錢賬戶的投資行為,導致用戶賺不到“價差”;目前“賣方投顧”正在向 “買方投顧”模式轉變,“買方投顧”模式尚未普及;缺乏基于“客戶全生命周期人生目標”的長期財富規劃服務;被動型底層資產不足;“重投輕顧”的現象普遍,智能投顧發揮的空間有待提升。
報告指出,當前投資者對基金投顧滿意度仍較低,重要原因之一是產品組合策略與客戶需求不匹配,認為產品和服務不夠“懂他”。報告認為,未來中國基金投顧市場將從中國投資者的利益出發,呈現出投顧受眾普惠化、投顧內容定制化,投顧方案專業化及投顧手段智能化的“四化”特色。“下一步基金投顧機構應在守住合規風險底線的基礎上,著力提升顧問服務能力。行業需要進一步明晰基金投顧業務與基金銷售業務邊界,避免線上基金投顧服務產品化,并在顧問服務環節加強投資者引導。”沈寧強調。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5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