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0日表示,2021年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在糧食生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實現了開門紅。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明確了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安全等2022年“三農”重要工作的路徑和目標。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2021年,“三農”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守住了“兩條底線”、實現“兩個新提升”、取得“三個新進展”。
據介紹,2021年,糧食和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超過1.3萬億斤,創歷史新高。種業振興行動全面啟動,完成99.7%以上的行政村畜禽資源普查。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5億畝,農機裝備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
鄉村產業加快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農村改革取得新進展。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穩慎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制度改革。
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表示,雖然2021年三農工作取得了新的發展,但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不少。必須采取措施,確保“三農”工作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到位。
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2022年,將進一步鞏固糧食產量,優化糧食結構,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確保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6億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未來將繼續加大力度落實好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農民收益預期。統籌實施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擴大耕地輪作、糧食綠色高產行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政策覆蓋范圍,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曾衍德表示,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讓優質農產品賣得出、賣上好價錢。適當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讓農民更多分享政策紅利。發展以農機作業為主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為小農戶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聚焦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等,培育農村電商實體和網絡直播等新業態,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