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據全國農業保險數據信息系統初步統計,2021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為965.18億元,同比增長18.4%,為1.88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共計4.78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撥付保費補貼333.45億元,同比增長16.8%。
近日,財政部發布修訂后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明確中央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農業保險主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種四類。
這四類農業保險:一是種植業,含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膠、三大糧食作物(稻谷、小麥、玉米)制種。二是養殖業,含能繁母豬、育肥豬、奶牛。三是森林,含公益林、商品林。四是涉藏特定品種,含青稞、牦牛、藏系羊。
《辦法》明確,對中央財政補貼險種的保費,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提供補貼,納入補貼范圍的中央單位承擔一定比例保費。省級財政平均補貼比例表示為(25%+a%),以保費規模為權重加權平均計算。中央單位平均承擔比例表示為(10%+b%),以保費規模為權重加權平均計算。
《辦法》指出,省級財政每年可從中央財政安排當地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資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統籌用于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等農業保險相關工作,具體用途由省級財政決定。省級財政每年提取金額不得超過當年中央財政安排當地獎補資金的 20%。
同時鼓勵省級財政部門結合實際,對不同險種、不同區域實施差異化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加大對重要農產品、規模經營主體、產糧大縣、脫貧地區及脫貧戶的支持力度。
《辦法》還對補貼險種的保險責任進行了明確,表示應當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補貼險種的保險金額,主要包括: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鼓勵各省和承保機構根據本地農戶的支付能力,適當調整保險金額。(記者 路嬌)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