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鵬汽車宣布旗下在售車型的售價全線上調,漲幅從4300元至5900元不等。至此,這家在新年里堅持了10天不漲價的造車新勢力品牌,最終還是用漲價回應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帶來的影響。截至目前,已有特斯拉、哪吒、小鵬、廣汽埃安、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品牌直接或間接上調了旗下電動車的售價。
不過,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傳統車企如寶馬、比亞迪、榮威、奇瑞等品牌旗下的新能源汽車,不僅沒有漲價,很多車型還有優惠促銷。
堅持了10天
小鵬宣布全線漲價
根據小鵬汽車昨天公布的全系車型最新補貼后的價格,小鵬P7全系上漲4300-5900元不等,最新補貼后售價為22.42萬-40.99萬元;小鵬P5全系上漲4800-5400元不等,最新補貼后售價為16.27萬-22.93萬元;SUV車型G3i全系上漲4800-5400元不等,最新補貼后售價為15.46萬-19.32萬元。
雖然小鵬汽車沒有說明此次漲價的理由,聲明此次僅針對價格進行調整,設計、配置等方面均沒有變化,但業內人士分析,此次調價與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元旦前發布的最新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有關。
2021年12月31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2022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該《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下,購買續航里程為300(含)-40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將只可補貼0.91萬元,購買續航里程大于400公里(含)的電動車補貼1.26萬元,購買續航里程大于50公里的插電混動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0.48萬元。
與2021年相比,消費者購買同款新能源車型,2022年可享受的補貼將分別減少3900元、5400元和2000元。
補貼下降,意味著車價將上漲,這部分成本要么由廠商承擔,要么由消費者直接承擔。
在四部委的政策公布后,小鵬汽車曾馬上公布,在2022年1月10日24點前下定的購車者,還可以繼續按照2021年的標準享受補貼,差額部分由小鵬補足。昨天剛好是這個促銷政策到期的日子,價格上漲并不奇怪。
造車新勢力品牌
陸續漲價應對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選擇延期漲價的品牌還有蔚來汽車。蔚來汽車在元旦前發布的2022年購車補貼方案顯示,在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購買ES8、ES6及EC6,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車的用戶,仍可按照2021年國家補貼標準享受補貼,差額由蔚來承擔。目前,蔚來是否會上調售價暫時還沒有明確。
倒是特斯拉反應最快。特斯拉在元旦前就上調了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的后輪驅動版價格,漲幅分別為1萬元和2.1萬元。其中Model Y價格上漲后,全系售價將高于30萬元,按照標準無法享受國家補貼政策。目前整個特斯拉產品序列里,僅剩Model 3后輪驅動版一款能夠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
哪吒汽車也在年初對在售車型進行了提價,哪吒V Pro、哪吒V、哪吒U Pro部分配置的車型價格均有調整,漲價幅度在3000-10000元不等。其中哪吒U Pro的400續航版、500環球版、500登月版、610探火版分別調整至10.48萬元、13.28萬元、14.28萬元、16.28萬元。
零跑T03也在去年12月28日借著2022款車型上市的機會,上調了售價,其中入門版本的價格從5.89萬元調至6.89萬元,上漲了1萬元。官方公布的漲價原因是,部分配置有增加,但業內人士分析,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也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有關。
同樣借著新款上市機會漲價的還有廣汽埃安。2022款廣汽埃安AION S Plus、2022款廣汽埃安Y的售價均較老款車型有所上漲,其中2022款廣汽埃安Y頂配車型上漲了9000元,甚至被網友質疑“漲價減配”。
傳統車企“按兵不動”
還有促銷
和造車新勢力相比,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價格相對比較穩定,目前基本上都沒有上調。其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針對旗下ID.系列電動車都推出了延期享受補貼的政策,消費者在2月28日前購車,可以繼續享受2021年的補貼政策。在兩家車企的官網上,ID.6 CROZZ、ID.4 CROZZ和ID.6X、ID.3的價格均沒有變化。
杭州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顧問說,目前比亞迪各款新能源車的售價和元旦前一樣,沒有接到廠家的調價通知,以漢DM為例,官方指導價依舊是21.98萬元起(補貼后),到店訂車還可以優惠3000元,不過后續價格會不會調整,現在還不知道。
上汽榮威、歐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傳統車企的經銷商也都表示,目前價格無變化,之前有的優惠政策繼續有。
寶馬目前在售的5系插電混動、iX3的廠家指導價也沒有調整,經銷商終端依然有5萬-7萬元不等的促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的應對策略之所以不同,一方面和各自的產品競爭力不同有關,造車新勢力的電動車相對在消費者中的接受度更高,漲價對銷量的影響更小;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實力更為雄厚,沒有造車新勢力的財務壓力,靠傳統車型賺取的利潤仍可以抵消補貼退坡的影響。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補貼退坡30%,會對新能源車增長速度帶來一定影響,車企面臨后補貼時代的挑戰,必然在價格上進行調整。不過價格提升是短期現象,車企要想保持競爭力,價格下降是長期趨勢。”(記者 唐登濤)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