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未來一年重要的經濟工作任務。會議明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并非簡單環境治理,是整個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需要辯證認識其內涵,通盤謀劃。具體說就是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立足于國情,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根據不同區域自然稟賦、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張有弛。
當下,在北京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綠色發展涵義越來越重。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全市多個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發現,各個區對生態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未來發展規劃均精準“對接”碳達峰碳中和,讓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在明年的推進中變得更加具體、務實。
綠色技術應用場景紛紛落地
今年10月,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起步區北區5.4萬平方米全面建成投用,成為北京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亮點,在新能源推進中起到了表率作用。這也是目前京津冀唯一一個集產業、科技、商務、生活為一體的氫能專業園區。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大興區“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將依托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布局氫能研發創新和產業化功能,建成全球最大加氫示范站、氫能展廳、氫能科技園,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打造全球氫能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新高地。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的所有建筑,均參考美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LEED和美國健康建筑評價標準WELL進行設計施工,幕墻選擇了碳排放因子較低的聚碳酸酯板降低生產階段碳排放,能最大限度將自然光引入室內,避免白天開燈浪費能源。此外,園區內建設了“多站合一”綜合能源站,融合地源熱泵、屋頂光伏等系統,實現電、冷、熱和太陽能等多種能源的集約控制和高效互補。據測算,年均可節約標煤300噸。
“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項目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到環保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為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努力。經計算,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單位面積碳排放比同類建筑低60%左右。”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綠色建筑,促進建筑全生命周期減排增效。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家園中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均在老舊廠房騰退后的騰籠換鳥空地上拔地而起。在加快推動碳中和方面,中歐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綠色產業政策“無縫對接”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為此,不少區紛紛編制行動方案、支持政策。比如,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啟動編制臨空經濟區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在科學預測臨空經濟區碳排放趨勢、識別重點排放領域和排放源的基礎上,研判臨空經濟區峰值年、峰值目標及碳中和年,并進行目標和任務行業分解落實,研究實現達峰及中和目標的政策與行動路線圖,并探索碳排放雙控及項目碳排放評價等相關機制。
東城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五年,碳排放達峰后持續下降,碳中和實現明顯進展。持續改善水體水質,建設大尺度公園、口袋公園和全齡友好型公園綠地。建立林蔭路、林蔭景觀街、林蔭漫步道三級林蔭道體系,實現環境精致凈美、城市舒朗宜居。2022年,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堅持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推進零碳試點示范工程和低碳社區建設。西城區提出,2022年,做好碳中和工作,開展低碳學校、低碳社區、低碳園區等創建活動,推進公共建筑節能綠色改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為落實“雙碳”目標,朝陽區已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了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專項規劃,正在研究編制“碳減排專項行動方案”。朝陽區將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作為產業落地的約束條件,鼓勵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產業發展。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朝陽區將開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因地制宜推廣超低能耗建筑。針對存量建筑,積極推廣節能減碳技術,在做好商務樓宇節能降耗的基礎上,明確老舊小區改造、存量公共建筑及園區轉型利用等項目的節能改造指標。
產業發展方面,城市副中心呈現低碳化趨勢,包括在全市率先提出綠色金融國際中心定位,綠色金融生態圈加速構建,北京綠色交易所入駐,中美綠色基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獲批設立。2022年,將狠抓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高標準建設北京綠交所,加快承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在行政辦公區等重點區域開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進新建公共建筑創建“近零碳排放示范區”。
綠色發展舉措不斷創新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要做好碳排放的“減法”,還要做好生態碳匯的“加法”。比如,門頭溝正在著手開展“碳匯”試點研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進一步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開展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專項行動,著手“碳匯”試點研究,打造“雙碳”示范區。
今年的大興區“兩會”上,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提出,將搭建智慧能源綜合管控平臺,建立組團式地源熱泵、樓宇式地源熱泵、再生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等分區供能示范區,全面推廣建筑屋頂光伏系統,鼓勵建筑光伏一體化應用。在綜保區首期公共庫,探討屋頂光伏連接儲能,直接為空氣源熱泵直流供電的應用場景,打造華北地區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公園綠地預留淺層地源熱泵地埋管空間,能源站在負荷中心預留用地指標,并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作為約束性指標列入土地上市條件。預計到2025年,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達到20%以上。
朝陽區提出,今后五年,將全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生態獲得感顯著提升。2022年將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建成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推進北小河濱水空間建設、通惠灌渠治理。實現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一期全面完工、東風迎賓公園開園,推進公園開放式管理,新增改造綠化面積1000公頃。
昌平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2022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行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動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創建一批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
(文/本報記者蒲長廷李澤偉)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