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被譽為下個數字時代的浪潮,尤其是今年以來,更趨火爆。這個概念不僅把互聯網整體“鯨吞”,還把這些年非常火的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5G、8K、芯片、區塊鏈……統統裝了進去。
近日,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海信元宇宙”“海信家庭元宇宙”“海信愛家元宇宙”等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社會服務、科學儀器等,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記者多方采訪發現,三星、LG、創維等也紛紛布局,觸角已深入到零售端、產品端等。家電產業仿佛一夜間進入了“元宇宙”時代。
海信申請注冊多個元宇宙商標
近日,海信集團申請注冊多個元宇宙的商標,但記者發現,這并非海信對“元宇宙”的初次涉足。
盡管在12月10日,海信視像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未對外提供打“元宇宙”概念的商業服務,然而,12月15日晚,海信Vidda召開首場“元宇宙”發布會,推出年度旗艦款音樂電視Vidda音樂電視2V5G。與產品一同“出圈”的是,整場發布會在虛擬會場中由數字人呈現和演出,全程沒有出現一個“真人”,持有“門票”的觀眾通過海信VR一體機進入“現場”觀看。發布會全程采用真人驅動的XR數字人呈現,并用XR云平臺技術打造了一個讓媒體、觀眾可以在線互動的“元宇宙”會場。深耕顯示行業52年的海信,在光學投射的投影顯示、VR/AR上已完成組合性布局,將有近水樓臺的優勢。海信還是中國最早布局芯片產業的企業之一。
此前,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申請注冊多個“長虹元宇宙”“虹元宇宙”“MATECHIQ”商標,這些商標當前狀態均為“等待實質審查”。
“元宇宙”變為家電賣貨新渠道
無獨有偶,創維集團發布一套海報大片,品牌形象大使王麗坤一改過往女神形象,化身新世界機械姬,出現在虛擬與現實元素交錯的曠野幻境中。同時,創維聯合寶馬集團設計中心推出的——“創維BM系列成套家電”也在畫中助陣。
美的集團對外宣布四大物聯網平臺正式落地,推出新一代美的智慧家全屋智能解決方案、首個智能家電分級標準,并首次提出了“元家居”概念,欲開創智能家居的元家居時代。
除了產品層面,“元宇宙”也正在變為家電賣貨新渠道。今年10月,三星電子開通了綜合購物服務“三星VR商店”。三星VR商店是不受空間限制,可完成從產品體驗到購買全過程的虛擬賣場。LG電子則調整了官方網站,引進線上品牌店(OBS),并使用OBS移動客戶端和AR(增強現實)服務,直接在家中進行虛擬配置LG電子產品,從而讓用戶產生購買的欲望。戴森也推出了名為“Dyson Demo VR”應用程序,使用這一應用程序可以完成VR產品的虛擬現實展示和應用,從而拓展用戶的購買渠道和方式。
眾企追捧“虛擬人”皆因股價?
作為消費級物聯網的重要一環,2021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電行業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同比增長25%。
然而,不少業內人士都公開表示,如今智能家電“元宇宙”時代,人和智能家居設備需要真正實現“互聯、互通、互動”。除了硬件實力外,還搭建集技術架構、AI算法、智能傳感器、云服務等一體的全屋智能系統架構。“元宇宙”目前還僅僅在價值投資階段,基本上都是“炒概念”。
如同近日的A股,漲停板幾乎被元宇宙概念霸屏。例如,國光電器此前在投資互動平臺確認,公司F客戶更名為M客戶。M客戶與公司在所有主力VR/AR產品展開合作。2021年VR/AR所涉及的硬件和軟件市場出現爆發式增長,“元宇宙”概念成為整個生態走向成熟的標志。VR/AR產品是公司爆發式增長的一類產品。未來,公司會緊抓機遇獲取更多VR產品、AR產品份額。此消息當天就被“元宇宙”點燃了激情。隨后三天股價上漲。其中兩天更是一字封漲停。
縱深
短期熱炒“元宇宙”不可取
據券商預測,到2025年,“元宇宙”在社交、游戲、短視頻、移動辦公等領域,合計國內市場空間約3400億—6400億元,到2030年將為全社會帶來廣闊增長空間。
“元宇宙虛擬數字經濟的規模將超過物理世界的經濟規模。”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說,我國擁有61個行業產業鏈的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如果每個行業都構成產業互聯網,其數字化效率有個2%—3%的利潤或者效益提升,就產生1萬多億,如果股票市場市值去評估是20倍的話,那就值20萬億的上市公司市值。這意味著,家電在內的產業元宇宙將多出20萬億的市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不少平臺推出“虛擬人”,皆是為蹭“元宇宙”的熱度。二級市場方面,當前蹭到元宇宙概念的股票都會受到投資人追捧,但是這種追捧是不具備持續推動力的。客觀來說,“元宇宙”概念確實畫了一張行業發展的“大餅”,其將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可能帶來長期投資機會。
從家電大廠對元宇宙的態度來看,整體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有業內專家認為,“元宇宙”從概念到落地實現架構,還會經歷一個過程,而這段期間,科技行業還會繼續添磚加瓦,逐漸形成完整的價格,但眼下來看,還處于發展初期,不適宜盲目跟風,以制造業為主,結合高新技術定位的家電行業,可以關注,可以有布局,但超過限度的投入,很可能會自亂陣腳,打亂現有戰略布局。
歷史上的新技術、新概念,往往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行業和先人的積累和建設,逐步形成和完善,帶來整個環境和產業的升級,并不是一兩次“押寶”,就能決定其性質。對待新概念的產生和實現,還是多一點理智,少一點投機。
“元宇宙”離進入尋常百姓家還很遙遠。過多的資金炒作題材概念,不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元宇宙”應是一項長期投資建設的系統性工程,其基本面還有待時間驗證,短期熱炒不可取。(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