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9月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164個基點,報6.8183,結束4日連貶,升幅創8月28日以來最大。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347。就在發稿時,離岸人民幣匯率急漲逾200點,一日升破兩道關口,現回升至6.82附近;在岸人民幣匯率也快速走高,日內漲近100點,現報6.8084。
6月中旬到7月底的人民幣快速貶值引起了市場擔憂。為此,8月份中國連出穩匯率政策:8月6日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增大金融機構做空人民幣的成本;8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降低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性。隨著央行重啟逆周期因子,人民幣走勢結束前期快速貶值趨勢,漸趨穩定。
何謂“逆周期因子”?其指短期抑制人民幣匯率過大幅度地“單向波動”,中長期抑制市場“羊群效應”的一種方法,對匯率定價中加入的一種“反向因子”機制,大致是“參考一籃子”和“參考收盤價”的雙原則之外,再加入一個報價銀行主動權比較大的“主觀調節因素”,其作用是“阻止匯率短時間大幅度地單向升值或貶值”。
逆周期因子重啟后,人民幣匯率怎么走?平安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逆周期因子”有助于穩定人民幣,降低人民幣兌美元破7的概率,但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將面臨貶值壓力。
平安證券認為,第一,逆周期因子直接影響的是中間價,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即期匯率,逆周期因子最大的作用在于打擊市場的做空情緒與穩定匯率預期,而非完全扭轉市場走勢;第二,央行是否啟用逆周期因子,似乎更多地取決于人民幣兌CFETS籃子的匯率變動,而非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央行兩次啟用逆周期因子的時點都是發生在人民幣CFETS籃子匯率指數快速貶值的背景下;第三,從短期來看,中美利差的變動可以較好地解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展望未來,中美利差繼續收窄將是大概率事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日前撰文指出,從本輪人民幣匯率波動來看,相對于美元指數變化,人民幣貶值幅度要大得多,說明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指數相關性明顯減弱。從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大局出發,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平穩、國際收支平衡、財政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儲備充足,目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籃子貨幣和收盤價的結構不宜輕易調整。從匯率市場化的長期趨勢來看,收盤價比重可以逐步提高,籃子貨幣比重可以逐步降低。逆周期因子的功能可隨市場變化而趨于淡化。
連平同時強調,人民幣合理均衡匯率水平區間不會一成不變,不能以靜態的思維來看待。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