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自遠方來 共話新文旅?
金秋九月,聆聽“天地之中”的文明弦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金秋9月,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將舉辦,屆時海內外嘉賓將相聚“天地之中”, 在這片夏、商、周的建都立國之地,共話新文旅。
【資料圖】
何為“天地之中”?何以為“中”?其為什么能成為鄭州這座古老商都留存于萬千人心中,最醒目的文化標識之一?來到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答案清晰明了。
中天而立 氣象浩然
“走進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參觀中國現存最早天文臺——觀星臺,探訪千年前極負盛名的學府——嵩陽書院,走進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剎——少林寺……來到這里,才能真正明白何為‘天地之中’,何以為‘中’。”剛剛過去的暑假,對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四川人張鶴,帶著10歲的女兒來到登封開展了一場生動有趣的研學之旅。
時光如梭,歲月崢嶸,然而那閃光的時刻,再憶時依然清晰如昨。 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河南省第3處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概念得到世界確認。
該建筑群是以“天地之中”理念為核心,以場所精神體現的文化遺產聚落,包括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中岳廟、漢三闕(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8處11項歷史建筑,涉及磚石結構、木結構、石質文物等眾多建筑類型,同時還包括了金石文物、古樹名木、壁畫、玉器等大量附屬文物,遺產年代橫跨2000多年。
它們宛如鑲嵌在崇山峻嶺間的顆顆明珠,閃耀著奪目的中華文明之光。其中,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嵩山地區作為“天地之中”的最直接證明。
據登封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在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測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驗四時”,認定陽城(現登封告成)為“天地之中”,我們的先祖,正是在“天地之中”方圓千里之內,書寫了最燦爛的文明序曲。“‘天地之中’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華夏民族的宇宙觀、哲學觀和文化觀,正是在此觀念的包容影響下,才有了‘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而這些建筑又從禮制、宗教、科技、教育等不同文化層面生動詮釋了‘天地之中’這一觀念。”
多少年來,“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以其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代建筑的瑰麗之華和中華悠久歷史的璀璨之光。作為中國先民獨特的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生動體現,“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實證了鄭州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地位。
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
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文明肇造,根從“中”來。
“天地之中”彰顯了鄭州之于中國的地位,不僅代表了我市的地理方位,還是古代王權正統性、合法性的來源。在長期歷史演進中,“中”的概念塑造了中國人的宇宙觀、空間觀、時間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烙印,是鄭州最獨特的文化標識。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的這一記述,被一系列現代考古發現所證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告訴記者,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嵩山周圍發現了可能為夏代都城的登封王城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與偃師二里頭遺址。繼夏之后,商代早期都城鄭州商城、偃師商城,以及周武王滅商后的都城,均分布在“大嵩山”地區;秦漢至唐宋,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基本在“大中原”,繼承、發展了夏商以來的“擇中建都”原則。
著名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表示,夏、商、周在“天地之中”的中原地區立國、強盛和一統天下,鄭州地區開始被人們稱為“中”“中土”“中央”,以鄭州地區為核心的區域開始被人們稱為“中州”,以中州地區為核心的區域開始被人們稱為“中原”,而在“天地之中”“中土”“中央”、中州、中原建立和存在的國家也開始被人們稱為中州之國、中原之國、中央之國,簡稱“中國”,最早地理區位上的“中國”由此誕生,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就明確記述,把嵩山地區稱為“中國”。
“伴隨著中原王朝在這里一統天下、多元文明形成一體,又強化了‘天地之中’的中原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天地之中’逐漸由地理概念再演變為政治概念,后世將繼承三代王國衣缽的國家以‘中’來命名,稱為‘中國’,歷史中國就此形成。這是一個中華民族中央的大舞臺,這里上演過的歷史活劇曾是東方文明的重頭戲。”閻鐵成說,在中國國家文明前2000年歷程中,鄭州多次為都,時逾千年,完整形成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地之中”概念,并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文化標識 影響深遠
鄭州先民確立了“天地之中”的概念,產生了以“中”為特征的文明。鄭州作為“天地之中”,不僅地理位置居“中”,更是思想包容適“中”,歷經數千年發展,博取百家思想之長,形成了中原地區容納百川、不偏不倚的文化血脈。數千年間,以“中”為特征的文化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時令以天地之‘中’為基準,建筑以對稱‘中’軸為核心,治國講究‘中’道,做人講究‘中’正,爭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為戰略,儒家倡導的‘中庸’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今天的河南人、鄭州人,偏愛用‘中’表達肯定和贊美,‘中’字簡直成了河南人形象的代表和化身……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的理念成為人們觀察事物、處理事務、治國理政的重要遵循,流淌進整個文化血脈之中。”閻鐵成說。
“‘中’字由原初的一個漢字發展成為中國的根脈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與‘天地之中’理念密不可分。”鄭州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文化研究所所長劉濤認為,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天地之中”概念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的政治、軍事、建筑、哲學、宗教、文化、民俗等各個方面,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世方式,乃至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古老的鄭州,給后世留下了一段輝煌燦爛的文明史。今天的鄭州,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正踏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勁鼓點,努力將“天地之中”的文化光芒遠播四方。
近年來,鄭州市提出以“四地”支撐“全國重地”,建設文化強市,打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圣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傾力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
我們有理由相信,深受“中”文化鼓舞和滋養的綠城,千百年來鍛造出開放胸懷和包容胸襟的鄭州,必將從先民手中接過文明的火種,接力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本報記者 秦華 文 李焱 圖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9-0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
頭條 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