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呼吁整治“開學儀式感”亂象,不要讓老師和家長被所謂的儀式感“綁架”。這位網友曬出了自己向有關部門發帖投訴的內容,得到很多網友的肯定和支持。近年來,有關“開學儀式感”的爭議一直不斷,支持者認為這樣的儀式感讓同學們元氣滿滿,以更積極的狀態進入新學期;反對者則認為這屬于形式大于內容,增加了老師和家長的負擔。(據8月26日上游新聞)
又到一年開學季,家長和老師忙得不亦樂乎。各地學校為了給新生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開學方式,紛紛致力于舉辦別出心裁的開學儀式,諸如鯉魚過龍門、朱砂點額、開筆禮、小游戲等,令人眼前一亮。不過,也有部分學校過度追求表面形式,熱衷燒錢、相互攀比,使得開學儀式有些變味,偏離了初衷。
受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過程,古人對此非常重視,古代學堂的開學儀式也有著一套流程,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等環節,可謂儀式感滿滿。現在各地學校舉辦的開學儀式,則花樣更多,既有復古型,也有時代潮流型,還有很多創新型、創意型,融入了各種文化元素、歷史習俗,將開學儀式變得妙趣橫生。
對孩子來講,由幼兒園步入小學,以及小升初、初升高等,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長節點。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很大的差異性,生活與學習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孩子在步入新的節點時,往往會因環境、同學、老師、課程的巨大變化,同時產生新鮮感與陌生感,以及忐忑不安的心理。通過舉辦別致的開學儀式,可以展示學校的特點,讓孩子盡快適應新階段,融入新環境,投入到學習里。
一些學校舉辦的開學儀式頗具新鮮感,不僅吸引了公眾的目光,而且贏得了普遍贊譽。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學校加入,開學儀式不可避免地“卷”起來,創新創意元素減弱,裝飾用品、道具、零食、禮物等成為主角。更有甚者,變成了一場“燒錢”游戲大戰,引起家長吐槽。實際上,大家并非反對開學儀式,而是不想看到變味的儀式活動:如果淪為花錢買罪受的形式主義,也就失去了開學儀式的意義。
開學儀式可以繼續舉辦下去,但是需要注意規范化,多拼創意、創新點子,拼文化內涵,不拼“燒錢”,不搞形式主義。同時,各地學校也要加強管理,開學儀式應節儉為主,且主要針對新生,以學校名義舉辦即可,各個班級不宜再單獨舉辦,以免造成無謂的浪費、重復、攀比。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8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7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
頭條 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