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一枝一葉一網事,兜起萬千民生事。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連日來,滎陽市京城路街道海龍社區通過科學劃分微網格,居民認領微服務的形式,將社區服務向“神經末梢”延伸,走出一條社區精細化治理新路徑。
海龍社區黨支部聯合海龍紅色物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轄區劃分為9個片區網格,42個微網格,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長、物業擔任網格員,雙報到黨員、熱心黨員、志愿者等擔任微網格長,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服務體系,力求實現治理單元最小化,服務效能最大化。
依托“微”力量 ,做“實”網格服務,微網格長通過日常巡查,掌握網格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通過網格平臺上報,對于居民服務單點的問題,解決的選用自處理方式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二級網格管理平臺,并由二級網格長交由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微網格長王琳在巡查時發現6號樓的王阿姨獨自一人居住,家中熱水器管老化存在安全隱患,便將情況上報網格平臺,后經過網格會議商定,由物業維修人員將為其免費更換,保障了王阿姨家的居家安全。這只是微網格長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從政策宣傳到解憂服務,堅持為民服務解難題,以“小網格”推動“大治理”,真正把治理效能轉化為居民的幸福指數。
“微網格與社區大網格緊密相連,是點和面的有機結合,作為一名微網格長我們切合實際地開展工作,為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小網格收到大成效”。 新上任的微網格長,老黨員張宏偉說道。
今年以來,通過“微”網格的力量,海龍社區解決鄰里糾紛、物業糾紛、樓頂漏水等治理難題56余件,以創建文明城市“雙提升”為抓手,集中整治小區飛線充電、亂停亂放、占用消防通道等38場次,讓更多居民群眾享受到基層社區治理的成果,使轄區居民生活“出新”、“出彩”,實現了小區治理的大提升,優化了社區治理的模式和方法,推動了社區治理的全面升級和改善。
記者 史治國 通訊員 李想 文/圖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
頭條 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