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9日,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首次發現一批綠釉琉璃瓦、涂朱墻皮等,為研究考證坊內建筑形制、等級等提供新依據。
隋唐洛陽城正平坊發掘的琉璃瓦和墻皮。
今年,正平坊遺址內的考古發掘主要集中在西半坊中軸線上最大一組建筑的東西兩側,面積約2000平方米。“在建筑東南角,我們首次發現了數十片綠釉琉璃瓦,推測其為安國女道士觀內相關建筑的組成構件。”參與考古發掘的洛陽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鄭國奇介紹。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琉璃瓦與我們常見的瓦片大小基本一致、厚度略厚,出土后依然色澤艷麗、光滑明亮。“琉璃瓦是古代高等級建筑的重要裝飾構件,進一步證實了這里的建筑是高等級的皇家建筑。”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副主任屈昆杰說,琉璃瓦的泥胎呈現出淡淡的粉紅色,說明燒制時選擇了通常用于制作唐三彩的高嶺土,由于制作工藝復雜,所以歷經千年依然色彩鮮艷。
除了綠釉琉璃瓦,在一些建筑基址周邊發現的朱紅色墻皮,也讓考古人員驚喜。“這些墻皮大約有5毫米厚,應該是用白石灰刷在建筑墻壁上以后,又涂上了朱砂或赭石礦物顏料。”屈昆杰介紹,初步推測這些涂朱墻皮呈條帶狀,主要起裝飾作用。
在位于宅院西北角的一處探方內,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條卵石鋪設的小路,目前已基本清理完畢。這條小路呈東西向分布,寬約1.2米至1.5米,長約12米,中間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卵石,兩側采用較大的石塊勾勒出道路的邊界。“小路盡頭以兩塊石基結束,我們推測這條小路通往一條連接主體建筑的回廊,或為花園中的露天小路。”鄭國奇介紹。
此外,遺址內還新發現兩口水井及不少有各種建筑構件堆積的磚瓦坑。屈昆杰表示,這些寶貴的遺存共同拼湊出正平坊內的歷史印記,目前,部分涂朱墻皮已送往洛陽古墓博物館進行修復,還有更多的歷史信息有待解讀。
頭條 23-08-10
頭條 23-08-10
頭條 23-08-10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
頭條 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