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分界線上,矗立著大別主峰金剛臺,我有幸在這里長大,生活在大山、工作在大山,也與大山結下了不解情緣……”在2023年六五環境日河南省主場活動上,來自信陽市的環保人——萬文俠動情分享了自己與大別山的20年羈絆。
(資料圖片)
繼承父親理想守護大山
大雪封山,徒步十幾個小時、穿越百十里山路查看災情;山洪暴發,不顧安危沖鋒在第一線;跋山涉水收集第一手生態資料,多方探究擬就最急需的發展方案……這是河南省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萬文俠與大別山的故事。
萬文俠的父親,從青絲到白發,在山里守護了39年;受父親影響,她在畢業后,也毅然選擇了重回大山,這一干就是20年。整整59年,兩代人,把全部精力都交給了大山。而萬文俠和同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育綠色長城,把周邊山林全部納入保護,將宜林荒山全部種上樹,通過多年努力,5萬畝山林變成了50余萬畝“綠色長城”。還牽手中科院、北林大等專家院校,聯合開展秋沙鴨、林麝等多項研究,發現新紀錄植物38種、動物21種,催生了生態科研累累碩果。除此之外,還與同事共同建設了指揮保護區,利用萬物互聯共享技術,建成了集“衛星、無人機、秘境之眼、巡護終端”的“天空地一體化監管平臺”,讓人才匱乏的大山變成了人才孵化的搖籃。大山也在環保人的努力下,變得更好、更美。
萬文俠感慨說,“大山里還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堅守深山,不畏蛇狼,為生態保護貢獻力量,為大山常綠奉獻青春。”而山里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
黃河邊的“生態醫生”
我們常說,“對興趣的引導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而有人則通過專業設計的綜合性自然教育活動,讓孩子們融入自然、感受自然,在他們幼小的心底,埋下了一顆熱愛自然的種子。她就是黃河邊的“生態醫生”劉方方。劉方方是中科院植物碩士,中國綠發會自然教育專家,精于植物科普,野外調查經驗十分豐富。在活動現場,她為大家做“黃河邊植物功效”的知識科普。
實際上,劉方方的學生更多是中小學的孩子們。在日常課程中,她的學生們通過融入自然、自然觀察、科普講解、自然游戲、獨立探索研究等形式,主動參與到自然科普知識的學習中來,同時通過環保手工,園藝農耕,自然藝術創作等方式,激發興趣,關聯跨界知識,全面發展,并最終以自然筆記、自然繪畫等形式輸出成果。劉方方說,“我們做的植物科普教育更多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為孩子自己開創科研精神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小手簽大手,一個孩子就可以帶動一個家庭,家長或許也會受孩子的影響,從而關注環保。”
活動現場,還有一批以“美麗鄭州看得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在光影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得到體現,這些圖片,記錄了鄭州生態環境的變化,展現了鄭州的生態之美。除此之外,還有鄭州生物多樣性保護兒童繪畫作品展,小少年畫出美麗大世界,一只鳥、一枝花、一頭象,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萬物向美而生,而小朋友們繪萬物生趣,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發出他們的少年音。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美麗鄭州,你我共享;美麗鄭州,你我共建。讓我們攜起手來,自覺踐行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全方位開展全民生態文明實踐,為建設美麗鄭州做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 梁宸瑜 文 李新華 圖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8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
頭條 23-06-07